早前宣佈將在明年9月卸任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如願成為馬雲老師之前,儼然先成了中美貿易戰的戰士。他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宣佈無法完成幫助美國新增100萬個職位的承諾,因為中美友好合作、雙邊貿易理性客觀的前提已不存在。馬雲從承諾到放棄承諾,是主動還是被動配合國策?私有經濟如果不退場、不被消滅是否要像國企一樣成為政府的政治工具?雖然尚未有足夠證據,但難免讓人聯想到三年前「別讓李嘉誠跑了」風波。李超人已經跑了,馬雲會否後悔跑遲了?
承諾棄諾與政策亦步亦趨
中美貿易戰引爆中國政治、經濟亂象,極左政治、經濟主張泛起,私有經濟退場論、消滅私有制論、第二次社會主義改造論都像烏雲一樣籠罩中國的私有企業。馬雲此時宣佈明年卸任,難免惹來外界猜測。但他近日異常活躍,出席達沃斯論壇、杭州雲棲大會,接受新華社專訪,都談及卸任問題,不只否認自己激流勇退,還聲稱是激流勇進。
不過,馬雲勇進的戰場似乎首先是中美貿易戰。在雲棲大會上,他說,對中美貿易戰要有二十年的長期思想準備,比中共官方所說的崛起十年關鍵時期還長。在達沃斯論壇上,他說,對中美貿易生氣、憤怒沒有用,特朗普聽不見。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他說,沒有辦法完成幫助美國新增100萬個就業崗位的承諾,因為這個承諾是基於中美友好合作、雙邊貿易理性客觀的前提提出的,當前的局面已經破壞了原來的前提。然後,他又很外交部發言人地說:「我們不會停止努力,會努力推進中美貿易健康發展。」
去年1月,馬雲到紐約會晤當選總統特朗普,承諾未來五年為美國創造100萬個職位。這被視為中共策動民間外交,投咄咄逼人的特朗普所好,替習近平緩頰。今年4月,馬雲已威脅,若中美貿易關係惡化,「那100萬個就業崗位也就沒有了」。馬雲的100萬職位承諾與放棄,與中國的對美政策亦步亦趨並不令人意外,但受矚目的是,作為中國互聯網巨擘、私有企業,阿里巴巴是否要與國企一樣承擔政治任務?另一問題是,像阿里巴巴這樣的私企,有沒有被公有化或公私合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危險?
成為社會主義改造風向標
前車可鑑。2015年9月,新華社旗下微信公號「瞭望智庫」轉載〈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引起軒然大波,以致李嘉誠發聲明回應,否認自己從中港撤資,又表示對習近平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但是,長和系仍變相遷冊開曼群島,李嘉誠也在今年3月中美貿易戰開打之際宣佈退休。
馬雲聲稱,他宣佈卸任計劃後有很多謠言,說他是被迫、政府看不下去了,還有說他準備跑了,因此,「要學會在謠言的口水裏面游泳」。然而,要在中共強化黨領導一切的體制及社會主義改造沉渣泛起的環境裏全身而退,馬雲即使有李嘉誠那樣的智慧、策略,也不一定能如願。
在私有經濟退場、消滅私有制的喧囂中,阿里巴巴成為觀測中共對私有企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一個風向標。當局迄今未公開批駁極左派的主張,但不能不肯定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私有經濟的「五六七八九」貢獻: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由此可見,所謂退場論、消滅論無異於黃粱美夢,但不難想像,阿里巴巴將像大型國企一樣,在國內外承擔越來越重的政治任務。馬雲如今才宣佈激流勇進,恐怕要後悔跑得遲了吧?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