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裏凡間】
北角五洲大廈地下有家獨立藝文書店「Booska古本屋」,開張兩個多月,逢周五、六、日開門,前身是「森記書店」老闆娘另外經營的漫畫租書店「曱甴屋」。電子書、網上漫畫大行其道,漫畫租書生意趨黯淡,開設獨立藝文書店更無異於逆風行走。50歲的港漫人馮慶強雖然說「沒事幹,便接手嘗試經營」,但不少人來到書店,很自然便和他聊漫畫,聊書本推介。
森記老闆娘陳琁和馮慶強友好,一年前她聽聞有書友欲捐出大批藝文書籍,邀請馮慶強合作開店。雖然最後捐書一事告吹,但馮慶強決定接手。Booska開張兩個月,租金屬友情價,生意額暫能應付交租。走進五洲大廈,看見一家印度餐廳後停步,Booska在餐廳對面。玻璃門貼有一張紙卡,繪有馮慶強的自畫像和開放時間。店內有一張擺放其漫畫珍藏的「豬肉枱」,一邊書架是上手租書店留下的漫畫,另一邊是他歷年收集、朋友捐贈的藝文書籍。
《小流氓》率先睇 迷老翻日漫
馮慶強昔日家住粉嶺,父親務農,小六至中一這段時間,每天上學前他幫父母送菜到粉嶺火車站。天才亮,火車站泊滿貨車,運報紙的跟車工人認得他,讓他「預覽」當天夾在報紙內的漫畫。黃玉郎的《小流氓》(即後來的《龍虎門》)、日本漫畫如永安巧《愛與誠》等,都是他小時候的廉價消遣。
「我小時候沒有租漫畫這回事,多數是報紙檔賣漫畫;還可以到雜貨店找二手漫畫。但是雜貨店甚麼也有,漫畫通常混雜在色情書刊中,父母和老師都不許學生跑到雜貨店去。我17歲入行當漫畫助理時,市面上的日本漫畫多是翻版。」馮慶強自言無心向學,心機全放在漫畫。他曾經偷母親販賣的「朱義盛」飾物,把八卦鏡賣給學神打的同學,十字架賣給有信仰的同學,賺錢買漫畫。買回來的漫畫堆滿三分二張床,與漫畫書同眠。
1985年起,馮慶強先後在上官小寶「82畫社」、黃玉郎「玉郎集團」及「自由人出版集團」當助理。他記憶中,由《中華英雄》編劇劉定堅有份創立的自由人出版集團,開始向日本購買版權,出版正版日漫。《男兒當入樽》一期賣二千多本,漫畫店一有貨便告售罄。他記得有舊同事開設漫畫店,住處附近商場必有四、五家漫畫店,先做會員,再租漫畫。
逛書店擴闊視野 藏書純粹八卦
「當漫畫助理久了,有時看見一條線,也認得出是何人手筆,但是當我想創作自己故事,卻異常艱難。直到漫畫家利志達出版《同門少年》,我看完驚為天人,覺得這才是作者,他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看他分享他受誰的作品影響,聽甚麼樂隊,我一概不曾聽聞。」自此,馮慶強開始公餘逛書店,看不同的文藝雜誌,擴闊視野。由1989年到現在,他一直買書,非為收藏,非為炒賣,純粹八卦,令他好奇的書籍便買。他又笑言自己遺傳母親性格,年輕人愛「斷捨離」,他做不到。老家的書和漫畫塞滿一個大衣櫃,加上火炭一間工作室的儲藏,Booska現有的藏書只及得上他歷來收藏的二十分之一。
「如果我走進一家書店,藏書以藝術、漫畫、電影、文化等種類為主,那非常捧啊。我希望透過一路收集友好捐贈的書本,慢慢營造出一家有主題的藝文書店。賣書以外,我也想邀請朋友在這裏舉辦座談會,或放映電影,讓客人和我的朋友都能交流。」他亦打算仿效影評人舒琪曾創辦的「POV」書店,為店內值得推介的書本、漫畫,寫些文字介紹。
Booska
古本屋北角英皇道294號五洲大廈地下E舖
採訪:陳銘智
攝影:周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