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伊始,香港教育局發表新版《中學教育課程指引》,與舊版頗有差異,其一是刪去「尊重多元觀點,培養獨立思考」,改為「學生須獨立自主學習」。思想自由獨立,顯然已不合時宜。學生只須「學習」,首先當然是學習習近平思想。
習近平九月十日出席全國教育大會,致詞說:「教師承載着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隻字不提要教學生獨立思考。至於教師為什麼不是「肩負」重任,而是像機械一樣「承載」;新一代為什麼不須「培養」,只須像土偶一樣「塑造」;學生人生的嚮導為什麼變成「學生生命的塑造者」,頗為費解,除非你把教師當作工廠機器,把學生當作機器產品。
習近平的教育理論,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就致力發揮。五月四日,他在大學一百二十周年校慶典禮上說:「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孔子說君子「疑思問(有疑就要問)」,後世學者也無不認為讀書須會疑,如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譬之行道者,將之南山,須問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則何嘗有疑。」但新中國最高學府現在連「質疑」都否定。
所以,香港新版《中學教育課程指引》現在也否定獨立思考,同時否定多元觀點,順便還刪去「學校不宜強加祖國情懷於學生」的勸告,改為「要加強學生的國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