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總主席梁孔德早前在立法會說,港超聯沒有甚麼出路,此言一出,除球圈震驚,近年每年投放二千萬公帑以協助本地足球發展的民政事務局高層也嚇一跳。出路,從來要尋找,關鍵是有否盡力與用甚麼方法。香港飛馬隊長陳肇麒就配合高層需要,今季重操出道前的故業──中堅。
記者:曾雁平
攝影:朱家駿
1.【生涯篇】
「如能加盟中甲中超球會,年薪隨時逾百萬,
總不能說踢足球沒有出路」
效力港超聯球會香港飛馬的香港足球代表隊前鋒陳肇麒(陳七),今季被高層調任中堅,外界擔心這位港隊入球紀錄保持者的前途;飛馬在首輪聯賽對夢想FC,陳肇麒以隊長及中堅身份領軍大勝而回。肇麒直言重操出道前的故業──中堅,是容易的決定。
17歲投身社會當跟車,一個機會晉身球圈,少年得志的陳肇麒,因在公眾場合吸煙遭南華解約,造就國內落班機會,他說:「不同年紀,有不同做法,好正常,最重要盡力配合球隊需要。近年在本地踢得好的年輕球員,人工比剛踏足職場的大學生好,如能加盟中甲中超球會,年薪隨時逾百萬,總不能說踢足球沒有出路。」
陳肇麒於03/04球季出道,從流浪借用到傑志展開職業球員生涯,08/09球季以傳聞80萬元轉會費加盟南華,09年坐頭等從英國趕返香港助港隊在東亞運足球決賽對日本,後備上陣入球,球員生涯射入超過180球,是歷來入球最多港隊球員,24歲當選足球先生,還有精采的場外生活,是少數不太留意本地體育的市民也認識的本地球星。
近季因改踢翼鋒及第二前鋒,入球數字大減,今季飛馬新任教練柏度與球會高層商議後,更將這位前射手調任中堅,但陳七卻不感難受。「教練與高層商議,覺得我年紀開始大,踢中堅的體能要求比前鋒少,而最主要原因是今季飛馬前線有查維斯、佐佐木周、祖連奴及利馬等,全部外援都有入球能力,高層認為如中堅由我拍張志勇,前線可用多個外援,攻力強得多。」
肇麒說:「經過泰國集訓,教練、助教等都認為我可以,便決定任中堅。以前街場踢中堅,職業未試過,其實中堅不難踢,主要集中防守站好位置,我有前鋒技術,配合到教練從後場組織的要求,教練對我有信心,便放我在這個位置。近季已開始做助攻角色,始終年紀大,不似年輕時,踢完比賽,晚上去玩,玩完再操練也沒問題,現在比賽後要兩三天才回復。其實最重要幫到球會,對強隊時可能用外援中堅,將我推回前線。現在個人不需要爭甚麼。(因證明過?)你這樣問,我又會被插,說我證明過甚麼。」
2.【入行篇】
「初到傑志完全不懂做協調,
被林嘉緯笑我,沒正式受過訓練」
陳七父母離異,自小寄居姑母大埔廣福邨的住處,因表哥鍾情足球,幾歲便在屋邨內走廊外與表哥及附近小孩一起踢,後來搬到粉嶺居住,一星期三至四晚到聯和墟踢石地場。「小學四年級踢校隊,當時是跳級踢甲組(五六年級),之後搬到粉嶺住,就自己去街場踢石地,認識了一班隊友,稱霸粉嶺聯和墟。」
以前新界屋邨仔,沒甚麼娛樂,放學便踢球,吃完飯,踢到關燈,暑假有參加麥當奴暑期足球推廣,但嚴格來說完全沒有接受過正統訓練,技術是從小在球場練來。「讀畢中五便想考消防員,但投考時改了要求,中五也要有幾科及格,做不到消防員便跟開始跟車,同時跟大埔朋友踢地區隊大埔。腳力可能是跟車練成,因越快送完越早下班,一次過搬十幾盤汽水,三箱1.25公升,天天如是,周日就比賽。」
由於身形高大,踢大埔時被流浪總監李輝立相中,簽入後借到重返港甲的傑志展開球員生涯。他說:「初踢甲組最難適應是真正職業,初到傑志完全不懂做協調,被林嘉緯笑我,沒正式受過訓練,要自己追回進度。當時17歲心想,可花幾年時間試,就算踢不上仍很年輕,心態是盡力去踢,幸好踢幾場入幾球,入選港隊,一直都有不錯成績,便沒再想其他。」
3.【高峯篇】
「老一輩講『五‧一九』,這一輩球迷,
希望他們講香港奪東亞運足球金牌」
近年香港足運,除2018世盃外兩和中國外,09年東亞運主場擊敗日本是另一令球迷津津樂道的賽事,同時是陳七球員生涯高𥧌,有趣是因他早已被安排到英國隨熱刺訓練,踢罷首場分組賽便離隊。他說:「踢了一場分組賽便起程到英國,完全沒想過入決賽,隨熱刺練習幾天,決賽前兩天睡夢中突收到羅生(當時南華足主及港隊領隊羅傑承)來電召我回來,我就跟他說在機上十多小時會腰痛,下機也未必可即時上陣,他就安排我坐頭等,在機上全程睡覺,這是人生第一次坐頭等,早上抵埗就回南華會休息,之後到大球場比賽。」陳七強調奪金牌是全隊的功勞:「其實也沒想過入球。當然有人說日本只派二三線球員出戰,但他們有技術及態度,攻勢很多,我們也拼盡,隊友梁振邦抽筋治療後又出場,幸好終12碼勝出。老一輩講『五•一九』,這一輩球迷,希望他們講香港奪東亞運足球金牌。」
他笑言:「那季真的得心應手,隨便一射便能入球,華人球員入19球真的好難,東亞運金牌提升信心,跟隨熱刺操練,即使只是數天,也擴闊眼界,回來又拿東亞運冠軍,又助南華奪冠,季末當選足球先生,是球員生涯最高點。」可是這塊金牌除間接加快政府額外撥款支援足運發展,令鳳凰計劃上馬,同時令陳七開始迷失。
4.【怒火篇】
「足總CEO年薪300萬,做過甚麼?
原來是在盃賽抽抽籤。」
東亞運足球金牌,促使鳳凰與五年策略計劃先後上馬,足總獲民政事務局每年額外撥款2,500萬元資助,但肇麒指球員與球會也沒得益。「政府增加資源,但不知錢用到那裏去,早前看報道指政府每年撥款兩千多萬,原來八成用在工資,尚餘一成多資源放在其他配套,想知還有多少用在足球上,似乎擴充架構對香港足球沒甚幫助,唯一不同可能是足總多了宣傳職業聯賽。」
足總在鳳凰計劃實行後於2013年重整獎金制度,入選費1,000元,每課操練由200增至300元,肇麒對於政府增加資助,球員卻未能直接受惠大感不解,他說:「代表香港出賽是光榮,但職業球員要維生,現在入選好像只得1,000元入選費,練習300元,贏高排名對手獎金較多,但贏弱隊,獎金很低,變相減港腳人工。東亞運足球金牌到今日已逾九年,這麼多資源放在那裏?報道指足總CEO(右)年薪300萬,如每年將這些錢放在球員身上,球員待遇會好得多。CEO做過甚麼?原來是在盃賽抽抽籤。將軍澳足球中心已計劃20年,不是他上任才搞,他到九月約滿不再續約,又說到像很委屈。」
足總指草根足球與女足有改善,但肇麒指港超聯是香港唯一有職業聯賽的運動,做不好如何提升入座率?「要做好份文件申請政府撥款並不難,但請了這麼多人是否可做得更好?」
陳七見到運動員在亞運奪牌每人都表現激動,除因在自己熱愛的運動奪牌,更大原因是獎牌可令該運動繼續留在體院獲得精英資助。「好奇怪的香港特色,拿不到獎牌便可能無法留在體院,整個項目便很慘,有成績才留在體院,才有資源,未有成績便沒資源;沒資源又如何有成績?要成為精英要靠運動員付出很大努力,其他國家可能付出120%已有獎牌,香港則要付出300%才可奪牌,政府如此短視,很難搞好體育發展。」
5.【轉變篇】
「兒子早產了兩個月,見到醫生後,
第一句是說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救不了」
陳七人氣最火熱時,除搭上女藝員,座駕車牌也用上「CHAN 7」,還被傳媒拍到帶女性上酒店,在公眾場合吸煙,形象直插谷底,南華足主羅傑承憤然與他解約。肇麒承認當年只得24歲,少年得志,連不是球迷也認識他,越飄越高,最後因負面報道被打沉,但他回望指不會怪任何人。
「那些是很好的經歷,因為有高低才是人生,如果不是貴報的報道,可能去不到中甲而一直留在南華,賺不到更多,你說貴報對本人幫助多大呢!用又愛又恨來形容最貼切,但不會怪任何人,因記者採訪是工作。當時確實飛得高,結果是跌得越痛,但不會放棄自己,我的宗旨是做到教練不能不用我,解約後效力中甲廣東日之泉,首半季跟不上。後來因隊友受傷獲機會,並取得入球獲信任,差一點助球隊升中超。」
他認為這代球員待遇不差,踢得好的,月入比剛入職的大學生高兩三倍,更指近年東方及富力大搞,國內可簽一個港澳台球員,獲看中的能有百萬年薪,不可再說踢足球沒出路。
經歷風風雨雨,肇麒近年變得低調,減少受訪,以免影響家人,他更首次透露,因兒子早產而兩度放棄為港隊出戰,但換來是外界批評。「兒子早產了兩個月,起初興高采烈,產房外等了幾小時,見到醫生後,第一句是說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救不了,第一次看見兒子是全身插滿喉,之後又『爆肺』要做手術,住院一個月,當時因此拒絕了港隊兩三次,出院後又經常覆診,幸好現在兒子一切正常。」
後記:腳踏實地
陳肇麒(圖)眼看近年不少本地年輕球員尚未在大球會站穩陣腳,也不是港隊主力便外流有感而發,「可能有人想刷自己的履歷,說我在歐洲踢過,又踢過代表隊,這樣的數據可能令自己有機會轉戰國內聯賽,賺到一筆錢,但球員年輕時期最需要是比賽,如沒有比賽,反而浪費時間爭取去外國。在港也未踢得好,憑甚麼去到另一個地方落班,真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