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凸顯的官僚思維(利世民) - 利世民

風災凸顯的官僚思維(利世民) - 利世民

山竹過後,我如常在早上8時驅車到將軍澳工業邨上班;沿途交通燈幾乎全部失靈,路上也有不少大樹斷枝,在車上聽到收音機的早晨新聞節目說,各主要巴士公司仍未恢復運作。回到公司,我第一時間WhatsApp自己部門的同事說:「今日返工彈性處理,或者可以選擇留家工作,不要浪費時間逼車。」
其實,我沒有事先請示公司人事部和最高管理層;我想假如連這樣的小事也決定不了,還憑甚麼做主管?反正一直以來我深信,在後現代社會的職場規則是:「你是我手下,我在你手上。」人身在何方是一件事,心在哪裏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最緊要是不要浪費生產力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當然,我們做傳媒工作,就算在橫風橫雨的日子,一樣有人要當值,也有人要出勤。其實在掛十號風球的時候,我也到家附近一帶巡視暴風下的香港,發覺有不少連鎖快餐店在營業,另外物業管理、清潔和保安,也一樣如常地當值,沒有半點鬆懈。當然,在我目測的範圍以外,肯定有更多各行各業的人繼續留守在工作崗位,服務大眾。
正當我想在facebook上讚揚這些前線工作人員,見到有朋友批評暴風下仍然外出消費的市民,我也不敢多講甚麼了。畢竟,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見到不同的世面。雖然我覺得前線人員敬業樂業,但也有人會覺得,暴風下當值的人都是被迫上班。
想不到暴風過後,民怨才醞釀沸騰爆發。有人說,明知巴士服務未恢復,政府為何不宣佈停市停工?也有人說,最低限度也應該宣佈政府非緊急部門暫停運作,減低交通的影響。坦白講,我不用逼地鐵,沒有親身體驗到上下班時段的擠擁和混亂;但是從社交媒體見到的影像,也可以想像身在其中數以百萬的市民,是何等躁動和厭惡。

行政表面霸道暗地脆弱

為何打風時仍然有各行各業的前線工作人員可以上班,反而之後一天,香港反而在上下班時陷入混亂狀態?按常理推斷,這些大多是風暴時不用上班的白領一族;究竟是甚麼原因,在這種非常情況下仍然堅持要員工準時返工?雖然我不能代所有人的上司和僱主說話,但以我所知,其實有不少公司都已經宣佈彈性處理上班的問題,否則,周一早上和傍晚的交通癱瘓恐怕會更嚴重。
星期一的混亂是否可以避免?我也有在社交媒體上請教過各方高手,究竟政府有沒有任何法理依據去宣佈停市停工和非緊急部門暫停運作?有人說行政長官可以引用香港法例第241章《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變相就是宣佈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也有人說行政長官可以立即刊憲並要求立法會緊急通過修訂《公眾假期條例》,宣佈剛過去的星期一為公眾假期。
雖然我也有理由相信,不作出任何大膽決定,很大可能是官僚習性使然,但我無意為政府開脫。畢竟民怨這回事,一隻手掌是拍不響的;尤其是當那麼多民眾都認為政制扭曲導致政府傾斜既得利益,在其位者是要認真反省,表面上一切盡在行政霸道的控制中的統治,暗地裏其實是何等脆弱。
不過,是否沒有政府宣佈停市停工和非緊急部門暫停運作,就別無他法?難道香港的私營部門完全失去了調度安排的靈活彈性?依我觀察,在這個尋租經濟為主的城市,不少大企業的管理文化比政府更官僚,管理人員更怕事怕負責。也許是這個原因,企業官僚凡事都得仰仗政府下指令:「冇政府宣佈,我哋唔敢做決定喎。政府宣佈,我哋咪盡量配合囉。」這種話,我聽過,我真的聽過。
社會在巨大壓力下,是否能夠避免崩潰,完全取決於由下而上的應變能力。肉眼可見的風災,已經可以令這個城市混亂如此,遇上的假如是無相無形的金融風暴,究竟這個城市有沒有能力去應對?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