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俄國新沙皇普京打交道真的充滿「與虎謀皮」的味道。歐盟、德國等花了多少氣力及外交資源希望改善俄國與西方關係,讓俄羅斯成為友好鄰邦。結果,新沙皇普京2014年悍然出兵佔領烏克蘭東部地區和克里米亞,還一再派出軍機戰艦威嚇北歐、西歐國家(包括英國),上星期在海參崴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自民黨總裁選戰如火如荼中仍抽空出席,除了想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來一次峯會及敲定訪問中國的時間外,也希望跟普京見見面,以期在北方四島返還問題上取得進展。
安倍跟普京的確在海參崴見了面,握了手,重申了合作的重要性;只是,安倍想要的北方四島卻不但沒有進展,反而吃了一記悶棍。在會面中,普京根本不回應日方對四島的要求,反而強調希望今年底前跟日本簽署和平條約,正式為二戰畫上句號。重要的是,談判和平條約不應有任何先決條件,即不涉及任何領土主權變更或歸還的安排。
換言之,普京想吃外交「免費午餐」,既要求日本簽和平條約,又拒絕日本歸還北方四島的要求,甚至連談判的餘地也沒有。安倍特地到海參崴不但空手而回,還讓人幾乎擺了一道,要向國人交代他沒有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作任何讓步。安倍跟普京打交道不是形同與虎謀皮嗎?
俄國歷史就是殖民史
其實,回看俄羅斯近幾百年的歷史發展,特別是如何從歐洲苦寒一隅變成一個地跨歐亞大帝國就會明白,俄羅斯統治者以至俄羅斯這民族對領土擴張可說欲望無窮,要從它們口中拿走任何地方(不管面積多麽小)都幾乎不可能。20世紀初期即沙俄王朝末年,著名歷史學者克柳切夫斯基對俄國歷史是這樣描述的:「俄羅斯的歷史,就是殖民的歷史,而它所殖民的地區,則是隨着國土的成長跟着擴大;這段古老而長遠的運動,時而衰退,時而昂揚,直到現在依然沒有停止……所以,殖民活動就是我們國家歷史的基本事實。至於其他的所有事實,其實也都與殖民有所關聯……。」
從16世紀中葉開始,俄羅斯這個新生的歐洲國家開始擴張步伐。這個人口不過650萬的國家先是跨過伏爾加河,再進入歐亞大草原中部廣大地區,然後是南西伯利亞,到19世紀再推進到太平洋沿岸的海參崴以至鄰近的庫頁島。俄羅斯帝國不斷擴張並非因為人口急速增加以致空間不足,而是單純為了爭取更大的疆土而已。看看人口數據,17世紀的俄羅斯帝國(大舉向外擴張前)人口700萬,1914年人口增至1億8,000萬人左右,其中有一億多人是在17世紀後合併地區居住,原俄羅斯本土居民大約7,000多萬。再看人口密度,17世紀時俄國每平方公里有0.5人,到1914年也不過8.2人。由這些數據可見,俄羅斯帝國向來以擴大領土及殖民地,吸納其他民族來增加人口,壯大本國。有這樣的歷史根源,怎能指望新沙皇普京會隨便在領土主權包括北方四島問題上讓步呢?
更重要的是,新沙皇普京自己也在延續俄羅斯擴張領土擴大實力的歷史傳統。1999年,時任總理的他大動干戈,調動十萬大軍配備先進武器在車臣鎮壓分離主義政府,就是要剎住中亞地區的獨立浪潮,避免俄羅斯帝國的版圖進一步收縮。08年普京出兵格魯吉亞,支持南奧塞梯地區獨立既是要收復前蘇聯瓦解時的失地,也是想防止北約向東擴展。
到2014年,普京借在烏克蘭的親俄民兵出手搞亂大局,再出兵佔領黑海的克里米亞半島,並且令烏克蘭東部地區脫離烏克蘭政府管治,由親俄民兵掌管。在普京眼中,前蘇聯崩潰時多個共和國先後獨立,令重生的俄羅斯版圖大大縮減,可說是對不起歷史,對不起祖宗。此所以他上台以後千方百計想把這些失落的土地重新佔據。
在這樣盤算下,普京對日本歸還北方四島的要求當然不假辭色,不作考慮。若果日本政府堅持取回四島才跟俄國簽署和平條約,只怕再過50年、100年也難以成事。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