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過後的星期一,香港上演了一幕幕「屍殺列車」大電影真人版,巴士停駛、港鐵有限服務、的士坐地起價,就算筆者自行駕車,途中滿是倒塌的大樹、路牌和積水,甚至有一大塊鐵片在車頭飛過。比起以往風暴時苦笑「李氏力場」的威力,今天我們卻會仇視沒有同理心的林鄭政權。
湯家驊雖然說「在一個自由、資本主義的社會,便是特首也沒有權命令全港放假一天,更沒有能力負上社會停止運作一天的經濟損失。」某程度上是對的,特首當然無權要求私人企業這樣那樣,但是她絕對有能耐勒令政府和法定機構的人員休假,此舉相信有助整體交通減少負荷。同時,她與其含糊其辭「呼籲私人機構僱主,對僱員在恢復上班後可能遇到實際困難,應體諒並彈性處理。」何不帶頭在前一天就當機立斷,宣佈非緊急崗位的公職人員休假,並呼籲僱主仿效。而且據報所謂發出的公務員內部通告,指因交通問題而不能上班,可致電上司而毋須扣除假期,不少公僕其實是在午膳時仍未見到有關的通知,所謂的內部傳達,究竟是否政不出特首辦?
政府的好隊友湯家驊又說「這是個別僱主的社會責任和經濟考慮。我們有絕對信心,僱主們會體恤僱員的困難,酌情處理上班問題。」其實我們以為有的普通常識在今天已經不普通了,不少人政府不說就不敢做。正如外地發生事故時,一日沒有外遊警示就不會取消行程一樣。如果政府有較正式的講法和呼籲,總比林鄭月娥所說的互諒互讓更為有效。否則市民看在眼中只見官商勾結、政府無能的大字罷了。
痛定思痛,我們應該要好好思考如何應對日後同類的問題。如前述,雖然政府無權下令全面停市,但只要考慮一下修定沿起於1875年的香港法例第149章《公眾假期條例》,該法例列明了香港的17天公眾假期,其實可以考慮增加一項類似80年代實行過的浮動假期,用來應對日後任何突發的事故。同時,我們的友鄰澳門除了快我們一步宣佈停課和公務員停工外,市內的廣播和警笛聲更響徹街頭,除了參考澳門的信息發佈外,我們可以考慮像美國近日的總統手機廣播,發放緊急命令和信息,就算萬一家中電力中斷後都有機會得到即時的資訊。
香港安全的日子過得久了,是時候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應對不同的危機,否則事前甚麼臨時的跨部門會議,已不見得會有甚麼好點子。最後,向每一位緊守崗位的公職人員和不惜勞苦上班的市民致敬!
馮志豪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