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膠紙的名校生 - 高慧然

賣膠紙的名校生 - 高慧然

「山竹」襲港,香港人未雨綢繆,星期五已經開始買膠紙準備貼玻璃窗。結果,上午賣原價十多元一卷的膠紙,到了下午價格一路攀升,最高價升到54元港幣,而且一卷難求。有網民囤積居奇,在網上以80港幣一卷出售,引起公憤,並很快被人起底。原來此人讀過喇沙,做過摩根士丹利,淪落到要炒賣膠紙求發達,倒也算是異數。
無獨有偶,有記者上網搜羅酒店資料,發現打風日酒店價格上漲四倍,住兩晚酒店,索價12000港幣,令住在低窪地區、颱風來臨時想去酒店暫避的人相當無奈。前些日子北海道地震,超巿以均一價100日圓出售食物、200日圓出售日用品而災民秩序井然、淡定排隊的情形仍歷歷在目,兩相比較,香港人和日本人的人格差距叫人汗顏。有讀者留言,在北海道期間親歷地震,斷電後電力在極短時間內恢復,令他佩服不已,更叫他感動的是入住的溫泉酒店主動將價格減半,為不能提供最好的食材致歉。
日本人這麼做,在香港名校生眼中應該非常戇居吧?賣膠紙的名校生令我想起《起跑線》中那個名校校長,出身貧民,靠政府配給的25%學額入讀名校、改變命運的校長,雖然在面試學生時希望學生給出正確答案:「less is more」、「貧窮讓我懂得分享的意義」……但事實上她在名校中學會的只是不斷掠奪與詐取。主角一家在貧民窟小住一個月,反而真正感受到無私的分享。
讀完名校,深入骨髓的貧窮與飢餓仍留在意識內,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