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美貿易戰難有轉圜餘地 - 盧峯

蘋論:中美貿易戰難有轉圜餘地 - 盧峯

上星期本地股市最後兩個交易天反彈超過九百點,一洗九月以來輾轉下跌的頹勢。促成今次反彈的主因是中美貿易戰出現一點轉機,美國財長努欽邀請中方派出官員就貿易爭端商談,地點可能在北京或華盛頓,但時間及談判代表未定。由於上回副部長級貿易談判既沒有結果又未定下新一輪談判的安排,令人擔心中美反枱而去。現在雙方政府表達再談判的意願,自然令投資者重燃希望,稍稍放膽入市買貨。

特朗普語不驚人死不休

然而,這樣的反彈極可能是一現的曇花,雙方官員再進行談判也難以打破僵局,甚至可能只是引入新一輪關稅前的掩護。先看看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雙方確認會進行新一輪談判後做了些甚麼。他首先在Twitter發言,強調美國經濟強勁增長,不擔心貿易戰的影響,根本不急於進行談判;他指心急要談的是中國,因為中國經濟正在崩潰(collapsing),不能承受貿易戰的衝擊。
特朗普這番話雖然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以崩潰來形容中國經濟現況也有點誇張,但特朗普說他及美國政府不急於談判則是事實。從數據看,美國經濟已完全擺脫十年前金融海嘯的壞影響,GDP增長近幾季都超過2%,失業率跌至3.9%,新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跌至49年最低,多年來停滯不前的工資水平也看到較顯著的上升。加上美國經濟主要倚賴內部消費,出口佔的比例甚低,即使中美爆發全面貿易戰對美國經濟也影響不大,短期內頂多令通脹稍稍加劇而已。在這樣的經濟情況下,特朗普自然不急。
在政治上特朗普同樣沒有逼切需要跟中國作貿易談判以至達成協議。根據不少民調、傳媒報道,共和黨在十一月的中期選舉處於劣勢,有的甚至估計共和黨將失去國會兩院的多數黨地位,改由民主黨控制國會。見識過2016年總統大選民調甩轆情況後,共和黨在民調中的劣勢有多確實是個疑問。更重要的是,中美兩國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對特朗普及共和黨爭取中期選舉勝利沒有甚麼好處,而若果談判中出現美方讓步的消息更可能得失支持「美國優先」政策的選民,打擊共和黨的選情。相反,以強硬態度對付中國這個最大貿易對手可以提升特朗普支持者投票積極性,隨時再創2016年那樣的奇蹟。對特朗普而言,他實在沒必要急於談判。

市場樂觀情緒曇花一現

特朗普除了以Twitter說明美方不急於談判或達成協議外,他又透過傳媒放風,透露第二階段對二千億美元中國貨品徵稅的計劃已在草擬細節,待時機一到就會出台,向中方施加更大的壓力。美國對中國出口不過一千多億美元,一旦美國政府決定向二千億中國貨品徵稅,中方將難以再透過關稅政策反擊,只能考慮其他高風險、對自身傷害更大的手法如停買沽售美債,加快人民幣貶值等應對。到時候喜歡以牙還牙的特朗普肯定加倍反擊,隨時向全數五千億中國輸美貨品徵稅,令雙方的立場、距離越拉越遠,達成協議的希望更加渺茫。
當然,最關鍵的是中美今次貿易戰絕非僅僅是貿易磨擦,還涉及科技發展、市場開放、知識產權保護以至國際經濟秩序話語權的爭奪。不管是特朗普還是具體負責貿易談判的官員都把今次以貿易戰視為打開中國市場、維護美國主導地位的關鍵一役。若果不能藉現時的優勢地位及實力促使中國接受美方的條件,真正打開市場,讓國際企業在中國內地市場大展拳腳,以後便可能沒有機會,又或需要付出比現時高得多的代價。換言之,美國只有在取得中方重大讓步才會罷手。
另一方面,北京領導層由於面子及實質經濟需要肯定不會輕易讓步,接受美國的條件。在雙方難以讓步下,貿易戰不斷升溫的機會要比互讓互諒大得多。上周末的股市反彈及樂觀情緒怎不是曇花一現。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