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王山竹來襲,聽說文具店大排長龍,膠紙坐地起價,到底是香港人。最體現獅子山精神和中環價值的例子,不得不數那位有名校背景(喇沙、哥倫比亞大學),曾在摩根士丹利任職行政總裁的金融才俊。
上周五,才俊在社交網站二手買賣平台張貼相片,顯示一袋膠紙,圖片說明是「Overbought for typhoon. 80hkd per pack. Most shops out of stock. Ifc pick up. Only for today 」。打風不忘圖利,這種逆境求進的精神,太勵志了。此圖一出,瞬間瘋傳,「炒膠哥」一夜爆紅。網民紛紛留言,評為Cheap精之霸,有人說影衰喇沙仔,也有人表示不解:iBanker為什麼這樣窮,淪落到要炒膠紙?是否預兆市況不佳,將現金融危機呢?
罵聲中,似乎很少人評論他的語言偽術,尤其是這句:80hkd per pack。這個「pack」字太耐人尋味了。膠袋內,目測有八卷膠紙,膠紙市價大約每卷十元,一袋不多不少是八十元。但深奧之處在於:炒膠哥這「pack」字到底是指一整袋膠紙,抑或單指一卷呢?我覺得兩者皆可。問過一位在IFC上班,和一位在美國當教授的朋友,都說「pack」這裏該表示「roll」(否則不必強調「per pack」),但必要時才俊亦可搬龍門,辯稱自己其實指一整袋,怎樣解也說得通。看懂了嗎?真不愧做投行,iBanker往往比律師和作家更擅長咬文嚼字,呢啲咪叫專業囉。在喇沙、哥大和摩根士丹利學到的知識,完全學以致用,即使只是賣一卷膠紙,也展現出iBanker的底氣。IFC什麼也貴,八十蚊一卷膠紙,好出奇呀?不要動輒笑人cheap,古語說「大富由天,小富由儉」,今日香港是「大富由貪,小富由賤」,笑貧不笑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