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丁山上兩代,1910年後已在香港扎根,1941年聖誕節日本侵佔香港,祖母率全家回鄉避難,和平後左丁山才在東莞出世,不久之後碰上1949年,港粵交通隔絕,幾經辛苦,左丁山才能在五十年代初憑單程證來港,寄居深水埗荔枝角道一間鈕廠地舖。
上星期旅發局邀請傳媒「發現」深水埗,到福榮街添好運吃點心,之後參觀舊商舖。添好運已成街坊點心名店,若非旅發局出面,近三十人不可能獲得安排,同坐一角。林建岳主席素來慷慨,做主席無報酬,還要經常掏私人腰包加餸請客,多叫幾款腸粉及派員到附近燒臘名店「永合隆」買燒肉,幾時都係林主席請客,食客放心。
吃畢,便分兩組到深水埗旅遊景點參觀。巴士的報(網報)老總盧永雄與信報老總郭艷明的中小學時代,皆在深水埗度過,左丁山小孩子時代居於雷生春附近,大家對深水埗、太子還有一份感情,左丁山對福榮街福華街還有少許記憶,因為在新亞時,曾到福華街探訪鄭海泉,他那時候在福華街實用中學讀書,但畢竟離開深水埗已有數十年,對街道方向,位置有些模糊了,只能跟大隊到處跑。
旅發局職員好勤力,有創意,發掘了不少老舖,別有風味,也許只有在深水埗這塊多年來基本面貌無大變的土地,才能維持經營。首先參觀的是福榮街「寶華扎作」。專業紙紮用品過往傳統老舖賣作祭祀用途(燒衣),如紙車、紙屋等等。這間老舖由讀藝術設計的後人傳承,接訂單按客人要求製成特別紙紮用品,例如名牌手袋提包,栩栩如真,Beyond樂隊黃家駒逝世,「寶華扎作」便接單製成黃家駒的電結他,幾可亂真。之後到一家樓上唱片店,店主阿Paul收藏黑膠唱片數十年,他說:「買黑膠唱片的錢其實夠我買幾層樓,早就發達,但黑膠唱片是我一生所好,不惜工本來收藏。」阿Paul在屯門有一小倉,共有三十萬張唱片,在這深水埗小店,也存了三萬張,給客人選購;據說他的存貨比香港電台還要多,怪不得一位內地遊客憑Lonely Planet的介紹走上來買唱片。第三間則是荔枝角道的「梁添刀廠」,當年葉問落泊香港就在梁添刀廠訂購詠春刀,左丁山不敢買刀,也就買了一套純牛角梳,作為紀念。第四間到「無間道」場景,劉德華梁朝偉坐在店內聽頂級音響播送音樂的地方,筆者對音樂是門外漢,其他傳媒朋友則讚嘆不已。最後一站是荔枝角道314號的「新藝城」雨傘小舖,新藝城創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割讓香港之年),源自廣州,可能是香港歷史最久的一個家族產業單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