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喻為史上襲港最強颱風的「山竹」逼近,天文台昨晚10時20分掛起一號風球,今日稍後料改掛三號風球,預計山竹明日傍晚最接近本港,估計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05公里,屆時發出八號風球的機會相當高,並再上調「山竹」的離岸風力至本港最高的12級颶風級別。政府昨晨召開第二次跨部門會議,保安局、天文台及渠務處等30個政策局和部門擬定防風措施,更首次派出旅遊巴撤走大澳居民。但有大澳居民表明留守家園,並稱已做好防風準備。
記者:翁鈺輝 龔蕙芝 梁銘恩
統籌跨部門會議的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指,為應付超強颱風山竹,措施的安全系數級別將比去年天鴿襲港更高,聲言會作最壞打算,已設立緊急事故監察支援中心,「要求各部門都有危機感」,準備人手隨時候命,視乎颱風動向派員應變。
150水浸黑點增設抽水泵
渠務署助理署長(操作維修)簡炎輝指,受山竹帶來的風暴潮影響,水浸重災區包括大嶼山大澳、鯉魚門海傍道、屯門嘉和里、屯門聯安新村、深井新村、西貢南圍和元朗西低窪地區,可能出現海水倒灌,署方會於全港150個容易水浸地區增設臨時抽水泵,並預先疏導街渠,又派出應變小隊到各區安裝沙包。昨有消防員到低窪水浸黑點視察,準備一旦水浸時的應變措施;民政處亦派發沙包予居民防災。
渠務署人員昨在大澳永安街與太平街一帶約350米河堤加裝半米高擋水板,將河堤加高至3.8米,並在水道出入口大涌橋及二涌安裝擋水板加強防洪能力。不過,渠務署香港及離島渠務部總工程師葉偉民承認,因地理位置限制,大澳吉慶街以北不在保護範圍。葉表示,渠務署與天文台設立機制,當海平面上升至3.3米時將通知紀律部隊及村代表戒備,並勸喻居民撤退。
大澳居民昨積極防風,於家門前加裝木板防止海水湧入,商戶亦將電器等財物置高。有居民組織召集逾百名義工協助防風,包括為過百戶居民置高傢俬等,冀減低損失。民政處已運送物資到大澳鄉事委員會,稍後將作臨時庇護中心。
因應颱風襲港,政府今日會安排旅遊巴接載約400名大澳棚屋居民往東涌或梅窩的庇護中心暫住,惟截稿前負責的民政事務總署仍未能披露疏散詳情,包括旅遊巴何時開始提供服務,以及疏散居民往哪一處庇護中心。
居於大澳棚屋逾70年的鄭婆婆稱因年事已高會暫撤離棚屋,若大澳庇護中心人滿才會考慮到東涌或梅窩。有大澳居民希望留守家園,在永安街經營雜貨店的永安叔指已搬高貨物,稱不放心店舖,而且自己行動不便,一定不會坐政府專巴到東涌和梅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