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
天文台預計超強颱風山竹離岸風力達12級,為「蒲福氏風級」最高級別的「颶風」程度,平均風速達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在內陸很少見,會引致廣泛損壞;海面巨浪如江河倒瀉。本港在陸地上產生如此強勁持續風力的情況較為罕見,天文台會在出現這般風力的情況下考慮發出十號颶風信號,俗稱十號風球。二次大戰至今本港共發出15次十號颶風信號,包括1962年的「溫黛」。
正式氣象術語上,風速達到每小時118公里的熱帶氣旋,在北太平洋西部稱為颱風,北大西洋則稱颶風。颶風「hurricane」一詞源自中美洲土語「huracan」,即「魔王」的意思。香港歷史文獻顯示,颱風及颶風曾一度互通,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起,天文台統一採用颱風作為熱帶氣旋強度的分類,而颶風則只用來描述某一地點所感受的風力。
1946年至今發出15次
資料顯示,天文台由1946年至今共發出15次十號颶風信號,平均每72個颱風才有一個須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當中以1962年的溫黛最兇猛,維港每小時平均風速達133公里,最高陣風紀錄是每小時259公里;而最近一次十號風球是去年的天鴿,襲港期間最高陣風錄得每小時193公里。
■記者張文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