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吉和米塔是一對中產夫婦,出身公立學校的他們,靠自身努力賺了不少錢,躋身富裕階層。但是過程中那種艱辛,那種被排擠的痛苦,米塔從未淡忘,她不希望她的女兒步他們後塵,希望女兒贏在起跑線,晉身上流社會,為身份洗牌。
只是在印度那樣的社會裏,階級之間幾乎沒有流動性,依靠自身努力改變社會地位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名校幾乎被上流社會的下一代佔據,只依政府規定,餘25%名額給窮人的孩子抽籤。像拉吉和米塔這樣的暴發戶中產,被名校和上流階層拒絕,卻又沒有資格參加窮人抽籤。他們尷尬地陷在中間位置,前後都沒有他們的路。
在這個信奉「進不了好小學就進不了好中學,進不了好中學就進不了好大學,進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的社會裏,父母們各出奇招,為孩子展開教育資源爭奪戰,女人一懷孕就去教學中介那兒排隊了。拉吉和米塔不但輸了出身,也輸了起跑線。因此,他們很有可能輸了女兒的一生。
於是他們開始了急起直追:離開熟悉的社區,搬進名校區的豪宅、半夜去校門外排隊為孩子拿報名表、父母和孩子一起接受種種面試特訓、找名作家為女兒寫簡述……這一切失敗後,仍不甘心,嘗試用錢去賄賂校長,嘗試找政客為女兒寫推介信……這種種畫面,香港一眾家長看在眼中想必心有戚戚然,深有同感。香港家長的痛,竟被印度人拍出來了。
誠意推介印度電影《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