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時代 傳媒姓黨(李平) - 李平

高鐵時代 傳媒姓黨(李平) - 李平

香港記者以敬業、拼搏出名,但為了採訪高鐵通車,竟然要提前三日去霸位買飛,實在令人啼笑皆非。這是滿足讀者、觀眾需要的採訪,還是製造新聞?這是委曲求全的敬業,還是助長中共、港共蔑視傳媒監察的幼稚?從高鐵西九站開放日的新華社獨家報道,到通車日竟沒安排香港傳媒搭頭班車採訪,顯示香港進入高鐵時代,也衍生告別一國兩制、傳媒姓黨問題。
中港政府在9月3日深夜鬼鬼祟祟地舉行高鐵西九站中國口岸區交接儀式後,不少網民都拿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通車作比較。當年8月2日舉行的紅隧通車儀式,由第25任港督麥理浩剪綵。他在致辭時說:「這項偉大建設顯示各方對香港的前途充滿了信心。」隨後,藝人沈殿霞乘坐一輛老爺車通過海隧,成為第一個正式使用紅磡海底隧道的市民。

香港記者敬業又幼稚

中港官員對高鐵香港段這一偉大工程的吹捧,遠勝當年的紅隧。但最大的分別在於,紅隧是香港工程、顯示各方對香港前途的信心,而高鐵是中國工程,從開支到一地兩檢都是中國壓倒香港的結果,是顯示一國兩制名存實亡的實例之一。因此,紅隧通車幾近普港同慶,而西九中國口岸區只能鬼祟交接,為西九站開放日、高鐵頭班車添彩的採訪報道只能交給中國官媒去做。
9月1日,港鐵舉行西九站開放日,香港傳媒被禁足月台層及高鐵列車,但新華社就獨家播出動感號列車埋站、車廂內景及列車長訪問。9月7日,港鐵公佈售票及通車首日安排,又被遺忘的香港傳媒當晚爭相去排隊買飛,開了記者霸頭位的先河。9月11日,香港傳媒報道高鐵的熱情「感動」了政府,林鄭月娥「報喜」:正與內地部門協調,方便傳媒在通車當日進行聯合採訪。
或許,香港傳媒竊喜之際,也在爭奪聯合採訪權。但是,請別忘記林鄭月娥的「溫馨提示」:西九中國口岸區和高鐵車廂,行使的是中國法規。請想清楚,在高鐵香港段的採訪,是要遵從新聞自由的原則,還是要服膺傳媒姓黨的要求?敬業的香港記者一旦在中國口岸區、在高鐵車上觸及敏感的問題,包括瀏覽中國封禁的網站,包括使用中港關係、中港衝突這樣的禁忌辭語,都可能違法,甚至可能與中國執法者發生衝突,而出現今年5月在四川、北京被官方人員毆打的場面。
香港記者在四川、北京被毆,林鄭月娥、張建宗都曾拒絕譴責暴力事件。筆者曾呼籲,傳媒要有自救措施,以維護記者的尊嚴、安全。遺憾的是,敬業的香港傳媒傷疤未好已忘了痛,一廂情願地熱情採訪、報道高鐵,搶了市民的頭位,這是不是有誤導市民之嫌?這是不是真的「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http://www.facebook.com/appledaily.liping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