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eHouse裏的人】為甚麼給小麗第二次機會? - 冼麗婷

【WriteHouse裏的人】為甚麼給小麗第二次機會? - 冼麗婷

【WriteHouse裏的人】
有一次,只有我和劉小麗,在大學站一間酒店cake shop見面, 那是朋友的至愛小天地。我抵達之時,她已吃完我預先推薦的那款有菠蘿的菠蘿包。

「為甚麼選民要給你第二次機會?」她仍記着上一趟開出的問題,容易不容易回答,是一線之差。考慮參選是嚴肅的事情,拔刀見血,不可兒戲。選舉是從政者的武場,不能左顧右盼,即使膽顫心驚,也不能要人呵護。實戰二十五年的劉慧卿說得單刀直入、說得苦心,唔通要阿媽煲啖湯你飲咩?
劉小麗說不想做政治明星,但明星是別人看在你身上的光芒。有一些女人,總是相信自己的外表、才華、事業、家庭、一切。有一些女人,總是不相信。劉小麗這個人,是在不相信中成長。
她告訴我,在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攻讀之時,不相信自己會吸引男生。那時候,她像一休和尚,頭髮是剷青那種,不懂打扮,不懂穿裙子,身形不見得特別好,穿衣服也不講究。但無論師兄或是比她小的男生,都來追她。當時她真心懷疑那些追求者是否有正常思考,「到底你們懂不懂甚麼叫愛,都低能嘅!」
大學時代追求的愛與美,要無負少年,要出眾獨特。小麗越是這樣說,學院少年越是感覺興奮,那是一個不輕易相信的人的獨特光芒。我在港大修讀比較文學之時,遇過一位來自哈佛的美國女教授,她光光禿禿的一個頭,性感非常,跟也剷去頭髮的丈夫,是一對完美情人。女教授高䠷、纖瘦、自信、美麗,她知道那一個學生最聰慧,也喜歡找出怯於表達的人,所以,一個人的形象,是會因為一顆心而發光的。
劉小麗擁有博士學位,她在理工大學副學士課程教授性別研究等課程,原本四個課時,她可以私底下變為四十小時的學生辯論會。法國社會學及文化理論學者Jean Baudrillard的理論,她也能以「跟廿四」的通宵方式,讓副學士學生留在學校討論那些講完就會忘記的哲學。小麗矢志要學生建立一條開壠知識的橋樑,不要學生鸚鵡學舌,每次討論,要自行預設十至三十條問題,在她完全不介入下,互相辯論。權威在身旁,但不等於權威要主宰你,這是她贏得學生尊敬的原因。
有上好的理解及闡釋力的劉小麗,碩士論文是研究香港理想主義的黃金時代,閱讀包括也斯、黃碧雲及董啟章等作品,對也斯妻子吳煦斌的《看牛集》讚嘆不已。我也聽過劉以鬯太太高度評價這本書,小麗知道後,高興不已。其實這個小學時穿校褲打領呔、中學習慣在課室跟老師以獨特見解交流的倔強女孩,有段時間,差點寫不出碩士論文,在學術焦慮及窒息感覺裏,好朋友打電話給她解憂:「小麗,論文寫不出不要害怕,我們都知道你是很出色的,你就是寫不出,我們都一樣愛你。」有些時候,要互相成就,鼓勵比批評有效,最終她把論文寫好了。
人的思想及外表,都跟自己的歷史有關。小麗從當年的和尚頭,變成今天一頭長髮,是有故事的。入黑後,她在小餅店裏訴說着,不知不覺流淚了。四個小時談話,說到了十年失眠又治癒的前因後果,相信,我還是沒有挖到底。
小麗說,當年在中大做助教寫博士論文之時,「老闆」對研究內容要求很高,她又要幫忙同事處理校政,那段時間,每晚一邊睡,一邊追逐無邊學術問題,晝夜顛倒,不知不覺,像對自己下了一道無眠降,身體跟藥物對抗,吃三粒安眠藥都睡不着,試過一秒都沒有睡好便去教書。直至雨傘其間,她一邊返工,晚晚到旺角落場,主持街頭討論會,付出的程度,把心裏暗藏的,都傾瀉出來,那時候,她對自己說:「做到咁辛苦,你已鞠躬盡瘁。」自此,十年失眠的魔咒被她解除了,她願意長年默默付出,這是年輕追隨者自發成立小麗民主教室的基礎。
「因為所謂宣誓風波,是中共透過無理釋法去打壓香港人的政治權利,香港人不應接受這種打壓。希望大家能夠同心合力守住這關口。」她是這樣回答為甚麼選民要給她第二次機會,但答案,也將會是問題的開始。
小麗讀社會學,一場政治運動醫好她多年的無眠降。如果再戰九西,許勝不許敗,能解咒的人,必須有更強大的念力與實力去應付。

撰文: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