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新解 - 鄧達智

教改新解 - 鄧達智

朋友念小學的孩子從暑假夏令營回來,目的地馬來西亞半島東海岸「嚤嚤茶島」,小朋友在海底與兩米長玳瑁海龜暢泳,一眾小朋友飛翔在藍天白沙灘上;旅行目的:認識大自然,認識海洋,認識塑膠垃圾對海洋生物與環境的禍害。
富裕世代今時今日,小朋友們旅行目的地與目的跟我們那代,根本天共地比!
旅行路線圖:本地起碼大帽山嘉道理農場,海洋郊野公園,麥理浩徑……,內地杭州西溪濕地公園,聯合國UNESCO開平碉樓群;盡量着重自然教育徑。
外國的選擇則更多了;維也納+薩爾斯堡音樂之旅、牛津+劍橋大學先修之旅、巴黎+米蘭時尚品味學習……
學校旅行目的地,點似舊時海洋公園、粉嶺蓬瀛仙館、屯門青山寺、大嶼山寶蓮寺?
我的家有爸爸有媽媽;今天的家可能只有爸爸、只有媽媽,可能有爸爸與爸爸、媽媽與媽媽,甚至沒有爸爸、沒有媽媽只是寄住的家!
兄弟姊妹相親相愛的意義未必存在,一家一個小孩,對不少家庭說來,未免已經太重。
痰引發傳播的疾病,亂拋垃圾的代價何止罰款兩千?現代垃圾的複雜化,對自然環境、水源、海洋及空氣帶來不可磨滅的災難,人類生存前途的隱患。
在公眾場合喧嘩不單代表個人修養,而是所屬的族群與國家整體表現;國際間評核標準。愈來愈多國家及民族放棄過去的包容,自由社會主義的善意而為、尤其歐洲諸國的顏面與文化巨變。
教改十多年不止,「作育英才」有目共睹!
為下一代好,輔助學生投入新世代,教學方針與內容不斷更改,滾輪壓軸下,老師們感覺被迫害、適應不來,引起一系列軟弱無力、情緒低落、精神憂鬱……都是老師本身問題;他們仍未裝備好自己。
……旅行去、我的家有爸爸有媽媽、兄弟姊妹相親相愛、不得隨地吐痰、不准亂拋垃圾、不在公眾地方喧嘩……
以上公民教育內容是我們那一代的課程,琅琅上口唸口簧,卻未知家庭、吐痰、垃圾、喧嘩等等表面與裏面於今天的真義,教改多快速多豐富讓老師們疲於奔命已失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