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去中環「一畫廊」聊十二月在海港城畫展的事,路過史丹利街「一樂燒鵝」的時候見午飯人龍未至,便先進去吃碟燒鵝飯,難得不用排隊。坐在旁邊位上是個北京遊客,慕名而至,正在吃燒鵝瀨粉,津津有味,我跟她說這是香港味道最好的燒鵝,她吃得越發歡快了。
到「一畫廊」,店堂裏多了一張明朝黃花梨方桌和兩把清朝紫檀木太師椅,為月底「典雅藝博」的展品。太師椅綫條流暢氣派,靠背曲綫更是舒適,一坐上去,腰上好像被人托了一把,腰骨頓時挺直,氣度雍容,通體舒泰,坐得人不想走,古時候講究物人相配,太師椅的尺寸要配合主人家身份,屁股下這一張尺寸寬敞,據說是高官的規格,不知是清官還是貪官,即使是貪官,被這椅背一托,腰骨也是比今天坐在沙發上的貪官要挺,一問價錢,四百萬港幣一把。
上等明清家具越來越貴,一是紫檀、黃花梨等材料已是天價,設計和做工也美觀考究,已是一門大學問。想當初李翰祥導演去北京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有人告訴說有明朝黃花梨家具,李導演走去一看,一個四合院中堆得滿滿,大概都是「文革」中抄家所得,後來也沒苦主來索。結果拉了一車回去,放在拍攝現場,隨便坐隨便用。那時候,怎知三十年後會貴成這樣。
說完畫事回家,打開電視見北海道6.5級地震,山塌路裂,十分嚴重,想起前兩天在大阪被風災困住飛不回來的朋友,打電話去詢問,原來已轉去東京坐飛機,竟還不知北海道受災。今年日本多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