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獨作為一項政治運動,與其他政治運動相近,其發展也應分為不同時期。
一、醞釀期:這是指運動還未正式成形,但一些相關的運動已在運作,正醞釀另一場政治運動的誕生。約2010年在香港出現及在2014年後急速發展的本土運動,提供了土壤醞釀產生港獨運動。香港的民主運動並不與港獨運動直接有關,但因中共違背承諾,即使經過了佔中及傘運,也未能落實真普選,令一些原先支持民主運動的人,走向了本土,再慢慢走向港獨。因此,中共也可說是有份在香港培育出港獨意識。
二、形成期:梁振英在2015年的施政報告中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談論港獨,但當時港獨意識還未正式成形。若細閱那些文章,其實它們並未正式表明支持港獨。反是梁振英高調針對港獨的言論,引來更多人關注港獨這議題,卻實質上催生了港獨。港獨正式進入了公共討論空間,在這不久,港獨意識也正式在香港形成了。
壓制港獨卻產生反效果
三、幼苗期:在形成之後,港獨意識只是潛藏在少數人的心中,未有太多人公然表明支持港獨。不少傾向港獨的人,他們的意識可能仍是反對港獨的。但也是梁振英,相信是在中共的授意下,不斷在公共空間發表言論針對港獨思想,得親共媒體配合,反提供了養份,使港獨意識在一些港人心中慢慢成長起來,尤其是年輕一代。若沒有這些動作,港獨的幼苗有可能經過一些時間,在沒人打理下,會自然地凋謝,但現在反是由中共培育了港獨,令它茁壯成長起來。中共為何會這樣做呢?它可能想把港獨扼殺在幼苗階段,產生了反後果;也可能想刻意造一個港獨稻草人,好用來打壓民主運動。
四、蔓延期:林鄭政權配合中共及親共力量,把香港一步步推向威權。在這段時間,林鄭政權刻意要壓制港獨意識的擴散,卻同樣產生了反效果,港獨意識在香港正蔓延擴散開去。這應也是港獨運動現正處的時期。若不適當處理,港獨很大可能會進一步發展至更成熟的階段。
五、組織期:雖然已有一個正式支持的政黨成立,就是香港民族黨,但香港應還未進入組織期。當港獨運動進入了組織期,支持港獨的團體應如雨後春筍般在香港出現,即使會被政府定為非法組織而被禁制,但人們不單敢於表明自己支持港獨,也不諱言自己是港獨團體的成員。這些團體的組織未必很嚴密,但重要是參與的人數一定已相當多,即使身屬這些團體有可能被檢控,但因人數太多,令當權者不敢妄動,而只能容忍它們。到了更成熟的階段,不同港獨團體更會組成聯盟。
六、推動期:到了推動期,支持港獨的團體及人會以行動去推動港獨。因香港還未達這階段,故難以判斷主要的行動會是甚麼。參考其他的獨立運動,主要有兩種行動。一種是透過暴力手段向當權者施壓以達到目標,另一種是以非暴力的方法去推動,最終以官方或民間公投,讓那地區的公民直接決定是否獨立,爭取國際社會承認。在推動期,支持港獨的不同團體,會分別用這兩種方法同時去推動港獨。現雖難以判定,但我估計若港獨運動有機會到達此階段,應會是以非暴力行動為主。
七、爆發期:視乎推動的手段是甚麼,會令政治運動爆發的觸發點或有不同。無論如何,到了爆發點,政治運動會提升及擴散至全地域,捲入地域內差不多所有人,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我相信港獨運動的觸發點必是來自中國大陸內的政治不穩,故港獨運動本身是難以影響或預測觸發點會何時來到,故也只能隨時做好準備。
八、成功期或退潮期:若運動爆發起來,有兩個可能。一是成功,那麼就會進入成功期,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鞏固已達到的成果。但若未能在那次爆發就成功達到目標,運動就有可能進入退潮期,退回到之前的那些階段。會倒退多少,現很難說。有可能倒退回幼苗期,那麼港獨意識只會存於很少的人心中,難有回潮的機會。但也可能只是倒退回組織期或推動期,那麼港獨運動在重整力量後,會等候另一個觸發點,讓運動再次爆發,看那一次能否成功。若不能,又回再進入退潮期,只要不是倒退太多,就有機會再次爆發,直至成功為止。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