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人生之中,總有些地方,會一去再去,也有些地方,因為某些原因,會一避再避。我不知道會津這地方是否屬於後者,只是對上一次有計劃到訪,已是十四年前的事。
每年的長休假到海外登山,已成了近十多年的習慣,日本是其中一個喜愛的目的地。今年計劃到福島、群馬和櫪木三縣交界的高山濕原尾瀨登山徒步,登山前卻特意抽了一天,乘磐越西線列車繞到不大相關的會津若松。
下午一時四十八分,列車從郡山站的月台開出,看着路上的風景,開始有點熟悉的感覺。喜久田、安子島、磐梯熱海……兩年前參加了日本樂施毅行者慈善長程遠足籌款活動,終點正是磐梯熱海。四人一組,二十多個小時風雨中穿越福島縣安達太良山區與泥沼,為支援「三一一大地震」災後重建籌款,印象當然深刻,但是已經完成行程、洗淨睡飽後乘火車回郡山市,算不上甚麼不堪回首吧。
豬苗代站月台 歷新潟大地震
列車繼續向西,到接近豬苗代站時,那強烈的感覺瞬時湧上心頭。2004年的10月,諸事都不如意,心情鬱悶到一個程度,得盡快離開一下,也管不得機票有多昂貴,立即請假,六天後便飛往正值紅葉漫山的日本東北。藏王山美艷秋色,讓心情紓解了不少,然後是下一個目的地,會津若松的鶴之城,中途會順道一探裏磐梯山區五色沼以北的「小野川不動瀑布」。被朋友稱為「瀑癡」,向來有一睹某一座瀑布而不惜長途跋涉的舉動,要到不動瀑布,其實不太「順道」,得由豬苗代站乘巴士往五色沼,然後再徒步五公里到山裏。一往一返,回到豬苗代站時,已是下午五時四十五分。
到月台上等候前往會津若松的列車,忽然聽到車站上蓋強烈抖動的響聲,好像有強風吹襲的樣子,可是月台上一絲風也沒有,然後才驚覺,原來是大地在搖晃。2004年10月23日17時56分,正是「新潟大地震」發生的一刻,距離豬苗代只有六十多公里的新潟中越這地方,發生了七級直下型大地震。 月台上候車的乘客都蹲了下來用隨身物件護着頭,第一次經歷地震的自己,完全不懂反應,想衝出車站前空地,但又怕經過大堂時建築物剛好倒塌,最後還是在一片雜物墮地聲中搖搖晃晃地呆立着,直到身旁一位學生模樣的男生拉我蹲下。
日本是個地震之國,日本人自小受訓練,知道如何應對地震,也受教導,災難發生時,要向不熟悉情況的外國人伸出援手。不知過了多久,震動終於停了,車站一連串的日語廣播,完全聽不懂,一位年輕職員正被乘客團團圍着,也許察覺我的徬徨無助,主動走過來。我們以有限的英語溝通,知道震央在西面,因為安全理由,往會津若松的列車已停駛,當然不想繼續往更接近震央的會津若松,但也不知回郡山的列車服務何時恢復。職員腰間的手機一直在閃,該是有人不斷來電,但他沒有接聽,繼續照顧有需要的乘客。回郡山的列車終於進站,但我們只能在車上坐着等,其間有超過八次的強烈餘震。車站職員終於有時間走到一旁回覆電話,然後看到他淚流滿面……
列車走走停停,終於到達郡山,在車站附近找到旅館,看電視新聞時才知道災情極嚴重,遇難人數不斷增加。老天是要我知道,種種所謂不如意事,在頻頻天災面前,只是雞毛蒜皮。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