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行業】
當押業,是香港最古老的行業之一。常言道:「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歷經多個典當春秋,仍有近二百個紅底白字的押字招牌留下,足見它的價值所在。傳統當舖,給予人神秘的感覺,「蝠鼠吊金錢」招牌;門口的擋中;六呎高的櫃枱,讓大家總是看不透裏面的葫蘆賣甚麼藥,驟眼觀望,確是有生人勿近的感覺。這塊沉重的木板後,到底藏着一個怎樣的世界?
當押業源自南北朝時期,至今已超過一千年歷史,香港自開埠後已有當舖存在,時移世易,現今仍有超過一百間當舖還在經營。說到當舖,定會想起它的三大特色,一,「蝠鼠吊金錢」招牌,取其「蝠」字諧音,寓意福臨;二,大門正中的擋中,又名遮醜板,舊時人認為來當舖是不光彩的事,故此用遮醜板來保住面子;三,六呎高櫃枱,為當舖作保安用途,亦營造出居高臨下的感覺,所以坐櫃枱的人又名「朝奉」,俗稱「二叔公」,寓意來典當的人要像朝聖般奉上物品。
核對身份證 靠警方「失單」防賊贓
今時今日,雖然大部份當舖均以傳統裝修設計繼續經營,但亦不乏願意改革的,「天福大押」老闆孔銳波是其一。孔老闆十多歲入行,由打工至開設自己當舖,已在這行打滾超過40年。他位於大埔的當舖,沒有遮醜板,沒有六呎高的櫃枱,驟眼看跟一般找換店分別不大,他說:「從前訂下來的觀念,有高高在上的感覺,其次就是因為保安問題,櫃枱做得高些看似更安全,但現在科技發達,按個掣就有警鐘響,根本不需要,就跟銀行一樣。」
到當舖典當物品,當押程序非常簡單。向店員提供當物,店員會按物件的新品價格及新舊程度評估舊品市價,按舊品市值折算物件價值,即典當金額。客人接受,店員需要核對顧客身份證件,因為根據香港《當押商條例》,當押商不得收取任何未滿17歲的人當押的任何物品。資料妥當,店員會向客人發出當票,支付當押本金的現金,雙方核對無誤,手續便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警方每天都會向押店發出失物表(俗稱失單),如遇名錶、智能電話等有號碼可查的物件,一般都會先查閱失單,以防誤收贓物。
至於甚麼物品可典當?孔老闆簡單一句:「值錢的便可當。」何謂值錢?每個年代的界定有所不同。舊時香港生活水平低,日常衣服、棉被、皮鞋等,有價有市,但現今時代轉變,典當物品已大不相同,「金飾珠寶、名錶電話,現在都可以當,模型當然不能當,我也不懂看,不知它是否值錢。」孔老闆說。這樣看,似乎只有你認為值錢的並沒有用,也要二叔公認為值錢得才能成交。
不敢說幫人度難關 「熟客計高啲」
與孔老闆閒談,向他訴說若非因這次拍攝,也未曾有機會踏足當舖,他笑謂:「這是好事,要恭喜你,即代表你的人生過得不錯,不需要周轉,一切都好。」典當業是古老行業,舊時香港生活艱難,不少人都為三餐擔憂,隨而衍生當舖,助人解燃眉之急。時至今日,人人生活質素變好,來當舖的大多也是因為要還賭債,況且要借錢解困,到處都是銀行的24小時特快批核,當舖存在價值自然越見微薄。不過,硬要數它跟銀行的分別,或者就是多了一份人情味。他說:「時常都有人賴着不願走,又說不夠錢看醫生,又說東又說西,哭哭啼啼,看到便計多啲,沒有辦法,有時看到熟客也盡量計高啲。」
做了四十多年朝奉,助人典當和贖回過無數次,問他會否覺得自己在無意間助人度過了許多難關,「幫人我不敢說,只是一門生意,你賣我買,大家也是為了生活。」
天福大押
大埔南盛街19-23號南盛閣地下1號舖
採訪:張靜雯
攝影:蔡政峰、Rex Chap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