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每屆都會到台灣看總統大選,熱鬧造勢的確很吸人,但有時看一些靜態的政策議題,或許有更多啟示。
柯P大嘴巴,行事不拘一格,有點像特朗普,不過他應該是「善良版」。他最近一個政策決定令他民望跌了15%,但他一點不在乎,還說自己好在有底子可以掉多少。他取消了台北重陽節1500元台幣的老人敬老金,我理解有點像香港的生果金,不過是一年一次。老人家當然震怒,其他縣市首長也表示不會跟進,因為敬老是傳統心意,而且所費不多。
然後柯P的說法是,全民不分富貧派1500元敬老金是不學術的,長遠只會造成政府負擔;他建議把敬老金支出取消,然後改用在老人福利改革,譬如起老人院,或者創立一些老人共用餐的派發點等等。他的角度是﹕派錢是短視,用錢投資在老人福利才是長遠。
他又放狂言說,不能為了討好選民而大灑金錢。
這就是狂人柯P。我在想,如果特區政府要取消高齡生果金,然後聲稱會把錢加大投放在老人福利長遠的建設,會有甚麼反應?我覺得關鍵應該是,你對政府人物的信任度。如果你對那個政府沒有信心,覺得他只是諗縮數,你便會反對這個政策。
如果你信任政治人物,覺得他是想作出根本的長遠改革,你便會死心塌地的支持。柯P是那一種,只能由台北選民決定。但年輕人似乎特別喜歡他。香港的政治人物能否做到柯P這種程度?不可能,因為柯P的狂妄還是有計算的,至少他知道他的「選民圈」支持度還是很高,他的決定背後還是有選舉工程作監視。香港政治人物沒有這種勇氣,因為沒有選舉的洗禮,所以勇氣這回事,除了個人性格,制度保障也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