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出口問題 - 李純恩

中國的出口問題 - 李純恩

畫家李志清受邀去內蒙古寫生,看他傳回來的照片,着蒙古袍,站在蒙古包前留影,竟有旗人之風。從照片所見,他們住的也是蒙古包,便問他:「出恭環境如何?」他回答說:「一流,在天地之間!只是偶爾有蚊子叮一下八月十五。」如今草原秋涼,蚊子少了。如在盛夏,草原上蚊子多起來,牛都叮得死,若是那時李志清在內蒙古天地間出恭,八月十五招呼蚊子,結果保證比美國的月亮還要大。
在內地旅行,最怕就是出恭之事,尤其到了內蒙、西藏、新疆天然美景之處,與其去當地的公廁俯視黃金萬両,還真不如天大地大就地解決。有一年我帶團去內蒙,從呼和浩特出發去草原,途經一片樹林,連忙叫司機停車,然後跟團友說,這是最好的廁所,千萬不要錯過。兩架旅遊巴士的團友個個聽話,男人走到樹林裏各尋安身立命之處,女人則一人帶把傘,略往林子裏走一些,把傘打開,成一屏障,人蹲在後面就不害羞了。樹林中頓時一把把傘撐得像大蘑菇一樣,五彩繽紛,甚為有趣。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林子裏突然一陣怪風吹至,所有的傘瞬時移位,傘後春光乍洩,眾女譁然,搶傘的搶傘,扯褲的扯褲,亂作一團。及後回到車上,都笑說人生添一難忘回憶。
「出恭」一詞源自元朝科場。科舉考試的時候,考生們一個個坐在一間小小的獨立劏房之中,不得擅自出入,人有三急的時候要申請領牌,那牌子叫「出恭入敬牌」,領了牌才可以去廁所,於是去廁所便以「出恭」稱之,出完恭回考場,便叫「入敬」。禀報之時,還要說明是「出大恭」還是「出小恭」,搞得非常文雅。但這文雅卻是嘴巴上的,那廁所,則是上下五千年沒有乾淨過,由今日中國公廁之環境,可追溯想像當年科舉考生拿着「出恭入敬牌」匆匆撲進黃金萬両的茅房,穢氣熏天,蛆蟲亂爬,一個斯文人蹲於其中,闊袍大袖,「滿腹經綸」──中國的出口問題搞不好,怎麼能怪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