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水食桌】外賣都食到住家菜 婆婆們的家傳味

【心水食桌】外賣都食到住家菜 婆婆們的家傳味

【心水食桌】
住家飯,對上班族來說,有時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詞語。忙着工作,忙着交際,忙着往外跑,可是有時候又突然會很渴望吃到家中媽媽的菜,但你想吃跟能吃到是兩回事,結果最後還是要點外賣。然後有天,當打開外賣程式點外賣時,竟然發現有個「婆婆廚房」,餐單上都是常吃到的住家菜,是不是能給心靈和口腹一點安慰?

「婆婆廚房」是一個真實又虛擬的廚房,這廚房不真實存在,但廚房裏的菜式卻又每個都有血有肉。其實「婆婆廚房」存在於外送程式Uber Eats香港中,是該外送平台跟銀杏館的一個新合作。用家只要於程式中點進「婆婆廚房」(送餐地址只限油麻地),便可以找到約十款的住家菜,有腐竹湯、煎藕餅、糖醋骨等,這些菜式全部出師有名,都是出自六位婆婆的家傳食譜,然後交由銀杏館太古店及油麻地店的廚師代為主理。六位貢獻自家食譜的婆婆和菜式都有自己的故事,像一般餐廳少見的一道客家菜腐竹湯,來自雷美娥婆婆,她這個湯傳承自爸爸和哥哥,在這兩位至親分別離世後,她跟姪子怕這家傳食譜失傳於世,所以便合力記下來,也分享給這個虛擬的「婆婆廚房」中,讓她自家的家常味也可流傳下來。

十指不沾陽春水 受兒子刺激成高手

黃琬婷是另一個分享家傳食譜到「婆婆廚房」的婆婆。皮膚白淨、眼睛圓大的黃婆婆喜歡我們叫她Lilian,樣子有點像童話故事書中描述的那種美麗的神仙婆婆。陪Lilian前來的女兒Clara搶住打開手機,跟我分享她媽媽年輕時的玉照,就是一個像年輕時的李司棋模樣的清秀女子。這個清秀女子看起來十指不沾陽春水啊,竟然能煮得一手好菜?正驚嘆着,Lilian先忍不住笑,「未結婚前,我不用做飯的啊!」Lilian說做女的時代,她爸爸和外婆煮得一手好菜,她媽媽次之,就連弟弟也會做菜,要排隊也未輪到她下廚。所以雖然她從小愛跟外婆去街市買餸,看着外婆做她最愛的寧波菜,也一直沒有幾多實習機會。直到結婚生子,便由不善家事的小姐,直接跳級成為全職家庭主婦。做飯嘛,將就將就,能吃進口就是。這是Lilian當時的想法,然而,她大兒子不是這麼想。「刺激」到Lilian後來發奮成廚藝高手的,就是暗暗「背叛」她的大兒子。「我仔那時六歲,他竟然偷偷打給他外婆說:『婆婆,不如你叫媽媽帶我們來你家吃飯,我想吃你做的飯多些!』原來他嫌棄我做的不好吃,寧願吃婆婆的飯!」這一打擊可不小,Lilian便去上烹飪班呀,跟打麻雀認識的師奶雀友學習做菜心得,一道一道菜學下來,終於扭轉頹勢,現在成為被仔女們依賴的廚藝高手媽媽。

拿手糖醋骨 加入意大利黑醋

Lilian最忠實的粉絲就是她女兒Clara,她這次分享的糖醋骨就是Clara的最愛。「我媽做這個糖醋骨用一字排,在家直接用手拿起吃,醬汁常常會沾在臉上成一條線,被我媽笑我像小丑嘴,哈哈。」Lilian說這個糖醋骨,來自她外婆的味道。小時候跟外婆去買餸入廚房做菜的回憶一直在腦海中,到她學習到能做一手好菜時,便意圖把記憶中的外婆口味復刻出來,但又加入了她的現代改良。「傳統糖醋骨用鎮江醋,要加比較多糖去煮,但我的配方則是加入了意大利黑醋來兩溝,醋香更濃,但酸味較低,便可以少加一點糖,比較健康。」仔女出來工作,回家吃飯的機會免不減少,所以每當她女兒撒嬌要吃糖醋骨時,她便會從北角坐車去大埔買靚排骨,除了是媽媽的愛心動力,還能有甚麼可以解釋?
那女兒和兒子都有學到她一招半式嗎?Lilian說她還真有問過兒子要不要學?至於女兒嘛,她笑言Clara比較冒失,所以很怕她進廚房,但如果食譜能流傳下來,也總是好的。或者,在兒子未學上這個糖醋骨之前,把食譜先傳給銀杏館的師傅,也不失為一個保存的方法吧。Clara試吃着銀杏館葉師傅做的那盤糖醋骨,大叫好味。那跟媽媽做的一樣味道嗎?Clara笑說,還是有分別。分別在那是獨一無二的媽媽味吧。

梁惠蘭婆婆食譜的「紫羅鴨」 用子薑和菠蘿來炒,帶點酸甜。

王仁英婆婆食譜的「金枝玉葉」是色彩斑斕的炒雜菜,媽媽總擔心仔女在外用膳吃不夠蔬菜。

雷美娥婆婆的客家腐竹湯,餐廳菜牌上較少見,是住家菜式。

以鎮江醋混合意大利黑醋的糖醋汁用來煮糖醋骨。

銀杏館總廚葉師傅吸收了各個婆婆的食譜精髓再作出烹調。

採訪:謝翠玲
攝影:鄧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