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輩說體育記者「採訪bucket list」有四大項:奧運、亞運、全運和世盃,我很幸運,短短90天內便先後經歷俄羅斯的足球狂熱,並見證香港運動員在印尼揮灑的淚與汗。整個夏日埋首工作,回頭重看過去三星期的雅加達日子,盡是感激。
我感激香港運動員的付出,在這急功近利的年頭,堅持不值錢。但總有班本地運動員日復日不懈訓練,廖恩蔚苦熬出頭、李嘉維裂開的半月板、周凱華哭別亞運等,我們不單見證一篇篇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勵志故事,更學懂如何看待人生跌宕。
我感激印尼人的友善,從酒店彬彬有禮的員工、酒店外那繼承家族串燒生意的小子、梳邦山頭一臉靦覥讓座的警察,使我對印尼的負面印象一掃而空。我感激義工的盡責,每日耐心引路;我感激行家陪伴同甘共苦。
然而,恕我難感激印尼的交通。雅加達塞車不是新聞,亞運期間四圍封路教人無所適從,主場館、乒乓球館/體操館和單車館位置呈三角狀,來回場館動輒上兩小時。賽程緊密,記者在路上空焦急,司機總回頭致歉。2018年亞運尚未落幕時,印尼當局已宣佈競逐2032年奧運主辦權,14年間世事大變,如印尼成功獲選,希望屆時能解決交通問題,不然加倍代表團、遊客湧至,任場館如何簇新、義工如何熱心也彌補不了。
記者:洪量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