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尋薇】
半年多前,有一家叫做「Gubami」的牛肉麵店在台中低調地開業──雖說如此,但店子本身的鋒芒,再低調也掩蓋不了:畢竟,誰會這樣去做牛肉麵呢?店子的設計、裝潢走歐式小店風,店外綠意盎然,一個小花圃裏擺滿了精緻美麗的盆栽、插花,營造了浪漫氛圍。只看門面,還以為是一家高級精品店。一進門,優雅的空間,格局一目了然:煮麵的吧枱、8個座位。一碗牛肉麵賣900塊台幣,在台中,這可說是天價。麵店從來沒有做過宣傳,都是宣傳找上門,因為這是陳嵐舒做的牛肉麵。
上周寫過,2014年的亞洲最佳女主廚陳嵐舒宣佈急流勇退,今年12月將關掉她一手創立也令她揚名立萬的樂沐法式餐廳。此舉引起譁然,也聽過坊間不少揣測:「現在的名廚都喜歡玩關店,她應該是另有打算吧?」、「可能有些很大的合作,在正式關店以後才會宣佈」、「應該是另外有投資者……」諸如此類的話都聽過。如果認識陳嵐舒,便知道深謀遠慮絕不是她的作風,事實上,她的個性傾向於孤僻,更不是長袖善舞的人才,她是藝術家型的廚師。她說:「我沒有野心,所以去哪裏都可以。」
所以才會開這麼一家牛肉麵店,小規模的經營,把看似平常的事物做到極致,比較符合她的個性。
Gubami是台語,就是牛肉麵的意思。菜單很簡單,牛肉麵分清燉和紅燒兩款,另有幾款招待的小菜,如白玉蘿蔔捲、涼拌節瓜、涼拌四季豆、夫妻肺片等等,每天輪流供應三款,都做得異常精細,調味細膩,清鮮可口且打開食慾,不俗的開場。陳嵐舒以法菜邏輯和技藝去做牛肉麵,湯頭是重點,亦呈現了傳統中式湯頭或湯水不會有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傳統中湯,不管是煲湯或燉湯,儘管放材料的次序也有分先後,而後者更會有一個上湯再加材料去燉熬,但最後的效果都是圓融飽滿的一體感。而Gubami的湯,是用牛骨加蔬菜先熬一個底湯作基礎,再用這個底湯加其他材料,如香料和不同部位的肉去燉煮第二個湯,到了客人點餐以後,煮麵時再以這個湯和肉汁去兌出上菜的湯頭,層次感正是這樣技術化打造出來,而不是一個虛浮的形容詞。
清燉紅燒 配煙熏牛骨髓黑松露辣醬
陳嵐舒手法打造的一紅一白、一濃一清牛肉麵,讓我想起了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一端莊矜持,一熱烈鮮艷,也只有她做的這兩款牛肉麵,才配得上用紅玫瑰與白玫瑰之名。先說清燉那款吧,以牛膝和牛肩胛兩個部位熬出湯底,香料則是自己想要塑造的風格的配方:幾款花椒,還有胡椒,做出引人入勝的裊裊香氣,一開始來得並不強烈,但清雅亮麗,經得起回眸。說是白玫瑰,但經過陳嵐舒調校,少了張愛玲說的「床前明月光」的呆板,多了騷在骨子裏的媚態──這碗清燉牛肉麵,配一小碟以陳皮、自家漬檸檬炒製後煙熏的牛骨髓,先吃幾口原味,再加入這牛骨髓,微細的酸度、煙熏的香氣、牛骨髓的腴美,跟湯頭的牛香、自然酸度、香料香氣等衝撞在一起,搖曳生姿,慢慢漾開更多變化的食味:酸度強了些、湯味的厚度隨着鹹味而提高、煙熏香和胡椒花椒香翩翩起舞,餘韻則是蔬菜的清甜。這是一碗在脫俗和入世之間取得平衡的白玫瑰,眼角眉梢都有情趣,又不至於招搖,回味是溫柔。
紅燒牛肉麵呢,則是牛骨和番茄去熬煮的湯底,以優質的豉油吊出湯味,配自家炒製的酸菜,要命的是那一碟讓你加入製造變化的黑松露辣醬──像陳嵐舒這樣的廚師,當然不屑用松露油、松露醬等其實是香精為主的假松露副產品,她是紮紮實實地以各款時令野菌和新鮮黑松露去做這款辣醬,辣味較輕,倒是有一種類似山椒花的清香若有似無地穿梭。這辣醬加入紅燒湯頭以後,更添馥郁,黑松露的香氣綻放在湯頭裏,像是夜空中開滿了玫瑰,那種璀璨綺麗的味蕾效果。這碗紅玫瑰明朗熱烈、但又不失稚氣的天真──回味無窮處,餘韻跟清燉一樣,都是清甜。
兩款牛肉麵,雖然特質各異,但同樣是滋味飽滿而純粹。兩款湯頭,端上來的時候,湯色清澈得近乎零油光,所以配搭了有油份的醬料,令湯頭多了油潤感,質感和食味的變化便隨之而來,比起針眼還細的心思,才能這樣去操控這個想要的變化。這煙熏牛骨髓和黑松露辣醬,貫徹了陳嵐舒做法國菜的「舒式」風格:總有個出其不意、帶來驚喜的元素,但吃起來又合情合理、味道更入木三分。賣牛肉麵,這樣去做湯、麵條、其他素材如牛肉片、腱肉等,那會馬虎?留待你去發掘吧,這紅玫瑰與白玫瑰更多的內涵。
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食評人、飲食旅遊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中港台星馬主要媒體。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