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營—地產商的小桃園(時事評論員 劉細良) - 劉細良

公私合營—地產商的小桃園
(時事評論員 劉細良) - 劉細良

所謂土地供應大辯論正在埋尾,搞了幾場公關show,扮諮詢然後就閉門寫林鄭早有結論的報告,特區政府管治作風所以乞人憎,在於「虛偽」二字,我敢肯定報告建議短期增加土地供應方式是公私合營發展農地,至於引發爭議的郊野公園及填海相信只會是中長期考慮方案之一。
今次大龍鳳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為未來新界官商鄉黑利益集團勾結開綠燈。林鄭明知公私合營會引起官商勾結指控,於是就先來一次政治漂白工程,搵黃遠輝一棚人做台大戲,用公眾辯論及諮詢來合理化農地公私合營方案,屆時當立法會抽秤時,不就可推卸到小組報告書之中,金盆洗手。

好打得專打小市民

2011年曾蔭權政府提出新界東北發展模式,拍板決定用《收回土地條例》方法,將地產商手上囤積之農地以農地市值價收回,地產財閥將會損失天文數字的土地升值利益,2012年初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公開表示,如不動用官地收回方式,無法杜絕官商勾結指控。但幾個月後2012年7月梁振英上場,林鄭任第二把手升官發財,新界東北發展模式立即被推翻,內部冇討論,立法會更不知情。然後政府放風指用《收回土地條例》會受司法覆核挑戰,以此誤導公眾。
上星期曾任中策組規劃顧問及助理規劃署長伍華強公開反對公私合營發展農地,是鮮有專業職系官員敢於公開同林鄭唱反調,他形容若政府以《收回土地條例》發展新界新市鎮,現時發展商手上的農地儲備,將會由「黃金」變「牛屎」,在這種情勢下,發展商更願意政府推動公私營合作,而政府就有談判籌碼,一手執尚方寶劍,一手逼地產佬接受政府條件。伍華強特別指出不斷有聲音指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或會遭受司法覆核挑戰,這個說法並不合理。他指發展商只能針對發展圖則上指定作私人住宅發展的農地去覆核挑戰,若政府收回私人農地興建資助房屋及公共設施,受法律挑戰風險不高。到今日大家仍然認為最宜居的新市鎮沙田,便是用官地收回模式發展,因為政府規劃師可以作區域性全盤規劃。如果接受公私合營,則早已落釘囤地的發展商將主導了規劃大綱,再冇總體規劃可言,政府反而被人牽住鼻子走,並且儍到用公帑興建道路網、排污、水電設施到農地。即使最終公私合營農地私人單位落成,你認為發展商會一下子推出市場平抑樓價倒自己米嗎?結果還不是唧牙膏方式出售。
林鄭主理土地政策多年,如此簡單道理都唔知,要伍華強提醒?大家實在太幼稚,新界土地關乎香港未來二三十年前景,因為香港最寶貴資源就是土地。市區地已發展七七八八,重建需時,而可提升地積比增加單位供應的項目少之又少,唯一資源在新界農地。更重要是新界大開發源於深港同城化構思,消滅阻住地球轉之農田鄉郊,全面快速都市化,就可以更快融入大灣區,因為深圳河另一邊的鄉郊農田早就消失。香港人還以為要自給自足,保留本土多元新界特色,作總體規劃發展。作為大灣區人,新界鄉郊消失冇問題,郊野公園消失冇問題,梁粉劉炳章早就建議大家將來去深圳行山郊遊。至於政治上,地產財閥與鄉紳合作在新界囤積農地多年,下邊再有社團入村收地,每條村口總有這類地產代理。商、鄉、黑組成一條食物鏈,後面還有最大後台,就是一直支持原居民利益的黨。呢個利益集團,當政治上有需要就派入去反佔中,為政府諮詢活動作保安,平時就入村收丁權收農地,試問邊個敢用官地收回模式去打擊新界利益集團?
林鄭好打得,係專打普通小市民,邊一次係打大老虎利益集團,更何況今天利益集團係有大佬「照」。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