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渴望長壽,但長壽有兩種:一客觀,一主觀。客觀的長壽早有標準:西方代表是阿當和他的後幾代子孫,平均壽命九百歲以上,輾壓了只活八百年的中國代表彭祖。他們為什麼長命得這樣逆天呢?也許是空氣較清新,也許是食物沒添加,但無論什麼原因,你今天想活八九百歲,看來是癡心妄想了。長壽標準既有明文規定,可不能像香港政府的沉降指標一樣,要多寬鬆就有多寬鬆,所以我們若想長壽,該致力於達到主觀的而非客觀的長壽。
什麼是主觀的長壽呢?就像富有和美貌一樣,不是你聲稱自己富就是富,你認為自己帥就是帥,最重要是獲得社會認同。你覺得自己長命,是不夠的,最重要是全世界也主觀上認為你長命。不煙不酒,做運動,睡得好……統統不能令你達致主觀上的長壽,但如果你能成為冇柒用先生那樣的人,大家就會覺得你長壽,甚至是太長壽了。
可惡的人死得遲,其相反自然是「好人死得早」──這觀念相信是源自古希臘。中國人只喜歡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事實證明是錯的;我觀察了半輩子,正確說法該是「天道無親,常與賤人」。古希臘人相信「好人早死」,理由是現代人難以理解的,希羅多德《歷史》就記載了梭羅向呂底亞國王講述的奇琉比斯(Kleobis)和比同(Biton)的故事。在女神赫拉的節日當天,奇琉比斯和比同的媽媽要乘牛車到神廟參與慶典,但拉車的牛沒如期到來,於是兩兄弟就拖着大車走了好幾公里。母親非常感動,向赫拉祈求賜她兒子「人間最好的禮物」。結果赫拉讓她願望成真:宴會後,兩兄弟躺在廟中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希羅多德說:「神藉着他們說明一事:對人來說,死亡比生存更好。」(diedexe te en toutoisi ho theos hos ameinon eie anthropoi tethnanai mallon e zoein)好人早死,希臘人認為是應該的,因為死亡就是獎勵。但我們只恨好人活得不夠長,就像好看的書,永遠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