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不是教訓我們人窮志不窮嗎,勿以為廉航什麼都低人一等,我常常賴以穿越歐洲的Easyjet,那份機上刊物就辦得十分好,起碼可讀性高過事事認叻的新加坡航空公司──新航娛樂系統可能真的全球第一,不論硬件軟件都冇得頂,多年前戒絕靠睇戲消磨長途旅程時間的奄尖乘客,也因為他們而重拾信心,可是印得五顏六色的油滑機艙雜誌始終缺乏活力,好人好者拿上手翻兩翻,都淪為外遊只對金扣皮腰帶和大圖案絲巾感興趣的阿伯大媽。「耳屎積」米飯班主主要是年輕人,隨機派發的《旅者》編輯方針和趣味盡量迎合目標顧客,曲線自我宣傳之外玩樂貼士層出不窮,連超齡搭客都吹皺一池春水,熱門舞場酒館雖然無力奉陪,新興慳家食肆之類卻踴躍嘗試,甚至唔關我事的八卦資料,也因為勝在有得啖笑功效而照單全收。譬如這期的一篇《斯德哥爾摩五個完全瘋狂的ABBA景點》,既不打算造訪瑞典首府也從來沒有喜歡過該國樂壇國寶的我,竟然一字不漏讀得眉飛色舞,你話係咪好犀利?
紙媒邁入嚴冬,逆流而上的期刊編得用心,特別有讚賞必要,所以香港印刷品我鼎力支持《Ming's》,對發財唔立品的《100毛》失望無以復加。至於航空界天涯芳草,不會不是巴黎機場免費贈閱的月刊。叫《巴黎全世界》,戴高樂和奧利兩大空港候機室長期供應,白鴿眼請不要當它垃圾掂行掂過,內容之多姿多彩資訊之新鮮硬淨,過江龍《Time Out》固然望塵莫及,銷路最廣的地頭蛇《Telerama》也瞠乎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