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英國叫日不落帝國,現在中國叫「厲害了,我的國」,好像國名愈長愈有霸氣。《厲害了,我的國》本身是齣紀錄片,由央視拍攝的6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剪輯而成,今年3月上映,86分鐘都是宣揚中華民族復興如何偉大、如何厲害。
記得以前馬嶽教授講過,每逢選舉都要看畢各大媒體舉行的所有辯論,幾個媒體幾個選區,加起來要看幾十個小時。間中看一下那些千奇百怪候選人兩三分鐘的發言可能有趣,但再多幾個兩三分鐘就已經是痛苦折磨,但沒法子,這是研究選舉的責任,也是政治學者的淒慘。同樣,作為研究社會政治文化的人,現在人人都說「厲害了,我的國」,四億幾人民幣票房的《厲害了,我的國》,我沒法不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老實說,要看完這套個半小時的神片也不容易,我分了好幾天才看完。不像另一齣驚天地泣鬼神的《功守道》,看馬雲如何滴汗不流,打贏Tony Jaa甄子丹李連杰,雖然難頂,但全片廿分鐘就完事,大家都開心。《厲》片是活脫脫的國家宣傳機器,講述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發展。上半部宣傳中國科技的先進,那個像使盡內功說話的旁白,介紹了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和中國網,但凡「中國X」都是TMD的好。當一般國家都面對「發展vs保育」兩難困局的時候,「厲害了,我的國」在偉大領袖習近平主治之下,當然做到兩全其美。所以《厲》的下半部,講民生講環境講少數民族等方方面面的成就。就算這個國家有任何問題,共產黨都有照顧、都解決得到。
片的內容厲害,片的製作也一樣不嘢少。旁白肉麻當有趣,句句露骨惡心,光是聽到蕩氣迴腸的一句「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眼珠幾乎向上翻騰兩周半。《厲》全片的結構,就是旁白每講完一個部份,都輯錄習近平以往的講話作總結。根據非正式統計,習近平在全片裏面出場了24次,平均每3分鐘習近平就出場一次;而最弔詭的地方,是習近平每次出場都加了聲音特效,加重了echo、聲音「濕」了不少,聽起來像港產片入面的玉皇大帝觀音菩薩,非常神聖。
在片中,偶然訪問幾個平民百姓,個個最後都感人肺腑的講「感謝共產黨,共產黨萬歲」。我幾次看到中途都泛起淚光,不是想多謝共產黨,而是想起了30年前同樣由央視拍攝、同樣一共6集的紀錄片、那時候有過億中國人看過的《河殤》。30年的時間,從蘇曉康用《河殤》來鞭笞中國千年文明的衰落,到現在衛鐵(導演)用《厲害了,我的國》來瘋狂自慰;在如此厲害如此偉大的同時,國家卻依然封閉、連一隻愛吃蜜糖的小熊維尼也容不下。不禁要問,這個國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1988年上映的《河殤》,蘇曉康通過大氣電波,不留情面的批判黃河文化的保守和落後,見證了這個國家短暫時間的有限度開放。然後一年過去,經過那春夏之交發生的悲劇之後,一切希望從此化成夢幻泡影。
如何從《河殤》走到《厲害了,我的國》、從鞭笞自己的文化到看着自己的文化自慰,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和問題。余英時曾經引《易經》說過,六四後的中國是「天地閉,賢人隱」。那時候或批判、或開放的人,在思想上作出巨大的轉向。我最近讀查建英的《中國波普》,正正解釋了這種人民的轉向和轉變。
她在1995年寫六四後中國文化界的生態,訪問當時不同的文化人,得出的結論是:經濟發展得快,政治卻發展得慢;因為過去的已經發生而且已經無法挽回,所以要向前看,要學懂的是拒絕回望而不是拒絕遺忘;這變成了所有中國人的心態,無論是大眾百姓抑或能人賢士都一樣;而且這本身並不是一種選擇,你不緊跟路線就只有一個下場:跟小熊維尼一樣,「厲害了,我的國」不歡迎你。
現在這個國家很厲害(姑勿論《厲》片入面的成就是否完全屬實),但也很荒誕。就像國家會鼓勵(或實際上規定)公司企業、中學大學在戲院包場,讓員工、學生都看這齣神片,看完之後個個都感動流涕;就像在中國城市,常常見到標語上寫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民主」;就像馬雲可以打贏李連杰和甄子丹。是荒誕又如何?這個國家的厲害,就是在於國家的荒誕。
作者:關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