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凝視】黑鮑潮騷 - 詹宏志

【片刻凝視】黑鮑潮騷 - 詹宏志

【片刻凝視】
台灣美食家楊怡祥醫師寫過一本頗有意思的大作叫《世界第一美食》,書中常常做出驚人之語,譬如說世界最好的「鮪魚大腹」,當屬日本東京知名壽司店「小野二郎」以及位於日本靜岡清水的「末廣鮨」,又說最好的魚翅在澳門的「西南飯店」,最好的河豚出自日本山口縣的「春帆樓」,而世界最好的烤乳豬則來自西班牙馬德里的名店「波亭」(Botin)……。

這些斷言當然不免有爭議,有很多見多識廣的美食大家恐怕是另有看法。我讀此書多年之後有幸結識作者,楊醫師就對我說:「大膽說出各種食材處理的世界第一,目的就是引發爭議,引來更多人拋出他們的看法,如果說得不慍不火,恐怕就沒有人理了。」
楊醫師生涯經歷頗為不凡,他曾留學日本,又是知名作家與美食家邱永漢之甥,愛吃能吃,也見多識廣,更是劍及履及的實踐型人物,每次聽聞某處有出色餐廳,他常常就專程搭飛機去試。我讀他的「大膽狂言」,並不以為忤,總覺得這是見解獨特敢於不流俗的「知食份子」。

高雅細緻層次分明 帶海水潮香鹹味

他在書中把兩種食材(鮑魚與龍蝦)的「世界第一」都判給了日本志摩半島一家旅館「志摩觀光旅館」的附屬餐廳,理由是該餐廳擁有一位天才型法國料理大師高橋忠之,而志摩半島又有太平洋黑潮帶來的暖流交會激盪,生產絕美的龍蝦與鮑魚,供大廚創作出最佳的作品來。
為了追尋楊醫師的足蹤,雖然我出發已經太遲,高橋忠之已經退休,我仍然按圖索驥,來到這家位於志摩半島的觀光飯店下榻,也訂好餐廳預備要嘗嘗它的龍蝦與鮑魚。
前菜之後,孕育於志摩海灣黑潮中的黑鮑就要正式上場了。這道菜的全名其實叫做「鮑魚佐香草奶油醬汁」(Ormeau Sauce Beurre Blanc aux fines herbes),鮑魚約莫拳頭大小,肉厚色黑,端端正正放在白色瓷盤之上,鮑魚身下一點點綠色醬汁,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配菜。鮑魚本身煮得軟嫩,餐刀輕輕一劃就切開了,但放入口中卻仍頗有嚼感;鮑魚帶著海水潮香與鹹味,醬汁中則是混合了奶油、白酒與各色香草的香氣與滋味。這是我吃過最高雅細緻並且層次分明的鮑魚料理,和廣東人利用乾鮑發泡再以高湯煨煮的鮑魚料理很不相同,令我印象深刻。
另一道龍蝦名菜(全名叫做「龍蝦佐美國醬汁」,Langouste a l'Americaine)也很出色,也讓我感到耳目一新,但今天我們先專心談鮑魚,龍蝦也許改日再說。
我回到家中之後,對高橋大廚原創的鮑魚料理念念不忘,上網一查,發現高橋忠之的食譜其實是存在的,而且還頗為詳盡,心中覺得躍躍欲試。我先到台北濱江市場找到體型壯碩的南非新鮮鮑魚,每隻比手掌還大(比我在志摩半島看到的鮑魚更大),裙邊黑厚,品質良好,挑了八隻,重量竟達三公斤多,每隻都超過400公克。

鮑魚軟嫩的訣竅 半熟時加入一把米

回家洗淨鮑魚後,先用滾水燙過,除殼去內臟,八隻碩大肥美的鮑魚淨身就被我剝下放入調理鐵盤中。
依照食譜所見,我必須準備一口大鍋,放入大量的水、鹽、香草束,再要加入蘿蔔(食譜裡說鮑魚與蘿蔔同煮是關鍵,蘿蔔是使鮑魚柔軟的原因);水中放鹽,用小火慢煮,鹽味會慢慢進入鮑魚肉中,鮑魚煮熟後就有自然的鹹味,調味的重點就轉往「香氣」了。食譜中又說,鮑魚煮至半熟時,要再加入一把米,這是加速鮑魚軟嫩的訣竅。以我所買鮑魚的大小,鮑魚在鹽水中大約要煮三小時,才能肉身柔軟,香草與鹹味都已浸入。煮到熟嫩的鮑魚取出後放涼,這差不多就是鮑魚料理的前半段工作。
到了晚上客人來臨時,我再從冰箱取出鮑魚,回復室溫後,拍上少許麵粉,放進平底鍋先用奶油與香草同煎至微有焦香味,再淋上少許白葡萄酒與檸檬汁進入烤箱略烤,上菜時再把平底鍋內的香草奶油醬汁淋上。

重現剛出海水感覺 要靠海藻或海苔

這樣做出來的「鮑魚佐香草奶油醬汁」,和我在志摩觀光旅館吃到的鮑魚料理確實有七八分神似,細微的不同之處,可能來自於鮑魚產地不同所帶來的質地差異,或者是所用香草的不同,當然也可能是手感與火候的差異。
在家宴桌上出現這道「山寨版」鮑魚料理之後,在賓客之中還頗受歡迎,我就很想再加以改良;我特別想要強調「海水」的味道,原因是這樣可以凸顯新鮮鮑魚與乾鮑的不同。華人把鮑魚曬乾,再經發泡還魂,然後用上湯(雞與火胴)煨煮,高明者可整治至軟嫩糖心,可以說是鮑魚料理的經典之作,很少新鮮的鮑魚料理在滋味上能夠超過它;但高橋先生的香草鮑魚,經過多重工序,的確能創作出可以匹敵的鮑魚料理。既然用的是新鮮鮑魚,如何把剛出海水的感覺重現出來,也許可以增添這道料理的趣味。
我想到的是利用「海藻」或者「海苔」,把新鮮海藻或海苔,加入香草奶油中略微拌炒,再把海藻或海苔奶油澆在煎過的鮑魚之上,你可以同時吃到帶著奶油香草味道的鮑魚,也可以吃到海藻、海苔的海潮滋味,這就喚起鮑魚剛出海水的暗示。後來幾次我在家中請客做到這道鮑魚料理時,加上海苔或海藻就變成我的基本手法了。

東京名店吃酒蒸版 濃郁肝醬添滋味

多年之後,我在東京知名的日本料理餐廳「分とく山」(Wake-toku Yama),終於吃到我聞名已久的鮑魚料理,那是名廚野崎洋光的一道發明;上菜的時候,這道名為「鮑魚磯燒」的賣相十分出色,鮑魚殼上整顆鮑魚,其上鋪滿綠色海苔,已經烤得芳香撲鼻。在做法上,鮑魚是先煮熟的,極可能用的是壽司店的「蒸鮑」做法,然後再把事先取出的鮑魚肝做成肝醬,抹在鮑魚殼中,蒸好的鮑魚切成厚片擺在肝醬之上,上頭鋪滿新鮮海苔,再全體進入烤箱烤至海苔焦脆為止;吃的時候,海苔香氣迷人,鮑魚肉身已經蒸至軟熟(依壽司店蒸鮑手法,應該已經有清酒與鹽調味),沾著滋味濃郁的肝醬,又是另一番滋味。一個鮑魚料理,厚實口感的切片,多重繁複的滋味,與酒搭配尤其相激相蕩,的確是非常迷人。
在嘗試高橋忠之的鮑魚做法並讓我自行加上海苔之後,兩者已經有許多相像之處,也許下一次我應該來試試野崎洋光大廚的手法,實際感受這水煮與酒蒸的不同口感和不同香氣,進一步體會新鮮鮑魚的料理可能性。

撰文:詹宏志
PChome創辦人、台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