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投胎界KOL」的劉鳴煒,最近又大發煒論。他出席港台節目,跟觀眾分享理財之道,秘訣是「應使則使,應慳則慳」,此八字真言由一個花錢比賺錢更傷腦筋的富二代說出來,的確發人深省。最玄妙的是他所舉的實例:劉公子十歲生日,父母現兜兜給他十萬,他一毫子也沒花,只是天天或隔日數鈔票,然後統統存進銀行。這例子到底說明什麼呢?我沉思片刻,覺得它說明了很多東西,除了「應使則使,應慳則慳」。
第一,小煒腦筋靈活,懂打破常規。錢,一般是用來使的;但小煒什麼也不缺,使錢比慳錢更困難,如何是好?又不是方展博,拿去炒股票,萬一蝕了,生日禮物便淪為人生污點。有一百張金牛放在面前,卻不知道怎樣用,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所謂「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小煒不貧窮,想像力當然不受限,所以他突破了「功能固定性」(Functional fixedness)這種認知偏見,改變金錢的傳統用法──用來學數數。窮小孩數手指,中產小孩數積木,富小孩數銀紙,真有創意。
第二,劉鳴煒舉此為例,並非炫富,而是訴苦;不是向你訴苦,是向大劉。區區十皮,對大劉來說是什麼?連林鄭那張五百蚊鈔票也不如。在有錢人眼中,一千幾百擺明垃圾,十萬八萬唔夠食飯。人最怕的不是窮,是比身邊的人窮。十歲的小煒當年得到十萬現金,但他同父異母妹妹劉秀樺,今年十歲,已跟弟弟一同持有父親公司一半股份,市值四十億,還有價值十億、以她名字命名的豪宅「秀樺閣」。得父親疼惜是不夠的,最重要是讓人看見你被疼惜,但劉鳴煒似乎兩方面都輸了。他的心理陰影面積,若以港幣為單位,應該是五十億減十萬。
大家罵劉公子缺乏同理心,但你又何嘗有同情心呢?富二代的人生多數是齣悲劇:成功,別人說你「靠父幹」;失敗,是「敗家仔」;什麼也不做,是「二世祖」。識投胎,一定做劉鑾雄,或劉秀樺。做劉鳴煒?不,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