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人語】
「落班演戲」,對梁淑明來說,有兩重意義,一是真的落戲班演戲,二是落班後才演戲。這位「part-time而專業」的粵劇演員,白天是位白領麗人,晚上就化身為「柳御風」,在舞台上反串文武生顛倒乾坤。
如果說粵劇是一種acquired taste,相信沒人會反對。不喜歡的人嫌老土,鍾意的人可以瞓身。八和會館的「粵劇新秀」梁淑明,就是後者。如果不計中學時代參加的粵劇興趣班,由二○○○年在演藝學院修讀粵劇起,一直到七年前進身油麻地戲院落班演戲,梁淑明已學藝十多年。這一行,一日未上神台,一日也是新秀。更何況,她全情投入得來,還要兼顧事業。白天在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上班,食lunch時背劇本,放工就排戲或演戲。總之,不在上班的路上,就在粵劇的路上。從前老倌一生奉獻在台上,既為藝術,也要為搵食。今時不同往日,梁淑明選擇當業餘演員,卻傾力達標至專業水準,無他,也是既為藝術,亦要生活。
插旗戲服兩萬起 粵劇演員投資大
梁淑明說:「我也曾想過全職投入演藝事業,但現實仍未許可。有數得計,學戲要錢,添置戲服也是一筆可觀費用,『六柱』演員的戲服要自己包辦,想要靚少少用人手繡的所費不菲。例如一件插着令旗的『大靠』就要兩萬多元,簡單一點的『海青』,也要幾千元人民幣一件。妝可以自己化,但着衫就要請『衣箱』,一晚要千多元,當主角最多也是二三千蚊而已。暫時我的接戲量還未能應付到我生活和支出,所以我一定要有一份全職工作。」
身高決定命運,縱然天生一把中高音,可唱一口花旦腔,奈何身高168cm,若做花旦,哪來文武生高得過她?「沒辦法,在行內數埋,高過我的,五隻手指數得晒。」
幸好天生有運動細胞,梁淑明曾是學界跳高冠軍,跨欄接力樣樣精,手腳靈活,舞刀弄槍難不到她,倒是一字馬叫她吃了不少苦頭。「在演藝讀書時,明明有些同學年紀比我大,卻毫無難道就做到一字馬,而我只做到人字馬。我大受打擊,於是幾乎天天苦練,三個月後終於做到了。」
學得一手好武功,不能當武旦,惟有當文武生或小生。這一行,本來就陰盛陽衰,八和會館的九十多位新秀中,男演員只有約廿位,男反串乾旦的少,女反串當生的多,又唱又打得的,就更少。
梁淑明本來就帶點曖昧的魅力,修長的身形,爽朗的短髮,根本就是一位眉清目秀的書生。在戲台上,她顛覆性別,演鐵漢又帶着幾分柔情,但其實,她仍有顆鍾愛文戲的「女兒心」。「我本身的性格好喜歡文戲,最恨演《梁山伯與祝英台》,那種淒涼和纏綿,入心入肺。但好多時別人見我識打,就找我演武將。」
為了令自己在台上更像男人,梁淑明首先是起藝名。「我本名中的『淑』字太女性化,不太適合反串角色。在戲班內,柳字較少人用,柳遇上風吹時最美,但被風吹很不由自主,所以中間我用了御字,這樣聽來較像樣。」
身高本來穿大靠就好看,但柳御風為了演活武將角色,還要進一步「打底」。所謂「冬天凍死花旦,夏天熱死小生」。某年炎夏,柳御風要當的不是一般生角,而是武松。「通常一件棉衣打底已可撐起一件大靠,但武松沒有官階,只能穿平民服,而他本身好大隻,我要着兩件棉衣和三條褲,看上去才叫似一個健碩男人,那時是七月,打到成身臭汗。」
羅家英傳授功架 粉絲幾乎全女生
名字和衣裝俱備,功架要有勢,才是真漢子。有一回,柳御風演大悲劇《斬經堂》的吳漢,因緣際會,得羅家英傳授「漢子功架」,梁淑明還因此成了羅家英的弟子。
「演《斬經堂》時,好多人讚我個妝靚,但家英哥卻看到我的不足,說我『按掌』的動作無力,然後他拍了自己的動作給我參考,我順勢問他可否收埋我做徒弟,就這樣我於今年初就拜師了。」
拜得名師,實力得以肯定。當年在台上顛龍倒鳳的「戲迷情人」任劍輝,吸引無數女粉絲,許多都是媽姐,連徒兒「雛鳳」亦得師傅任白的粉絲支持,無獨有偶,也是女粉多。到了今天,男裝麗人「柳御風」的粉絲是何許人?梁淑明想了想,答:「幾乎都是女的,只是師傅『過戶』粉絲給徒弟的時代已過去了,我們這輩的演員,要一步一步的去建立觀眾,急不來。」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
日期:9月19日至10月20日
地點:油麻地戲院
票價:$150、$100
柳御風演出劇目 https://bit.ly/2PJV6Gj
採訪:鄒頌華
攝影:梁志永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