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廚秘竇】
認識英國廚師James Oakley,源於曾一起參加他同鄉名廚Jamie Oliver發起的「為食起革命」(Food Revolution)當中香港區一個推廣活動,James教學生做他祖母配方的傳統Apple Crumble。未聊天前以為James是典型英國人,下班會愛去中環酒吧喝喝啤酒看看球賽。後來才知他竟然是一個超級住家男,最愛的食堂就是他屋企,最愛的食物就是「大廚」太太做的住家菜。就算休假出街吃,也會特別去食太太的家鄉印尼菜,既然這樣,就索性把James太太也請出來,結伴去他們很喜歡的印尼小店好了。
英國型廚James,現時是香港康得思酒店(Cordis Hotel)Alibi餐廳的總廚。James之前曾在香港工作三年,後來轉到不同地方,這次是他第二度來香港,也快將兩年光景。James跟印尼太太Titi在香港認識,一星期後火速相戀,一年後女兒Celine出生,從此香港跟他們這一家便正式連繫起來。香港人喜歡英國,偏偏英國人喜歡香港,James喜歡香港的方便和包容各種不同文化,有打算繼續跟太太和女兒留下來,直到退休。兩口子還年輕,說退休也太早,那說說現在吧。兩個異國的人,縱然偶爾會想念自己出生的那個家,但其實已把香港當成自己的家。
在港重遇最愛 印尼大牛肉丸湯
約了Titi在餐廳「斑蘭葉印尼美食」等我和James,但她在門口一直沒進去,原來是忙着跟鄉里姐妹們打招呼閒聊。作為全職媽媽的Titi,難得有空可以出來,看起來特別高興,跟老闆飛快的用印尼話點好菜,又換回英文跟我和James繼續聊天。Titi在港六年,喜歡家鄉印尼,但她在香港更有安全感。自小身在福中的香港人如我,一時並沒想起香港的好,但翻看新聞,印尼的天災如海嘯、地震、火山爆發等災難,在香港的確不會發生。還好香港甚麼都不欠,Titi找到她的同鄉小社區,買到家鄉土產,也隨時能吃家鄉菜。
對印尼食物的印象不深刻,只記得巴東牛肉和加多加多,還有蝦片和炸雞,就此而已。James在亞洲地區工作多年,很適應亞洲口味,喜歡上印尼食物,當然是因為太太。不知是跟我們說,還是給太太說的話:「我喜歡Titi煮的牛丸湯和黃豆餅,她煮的不會放太多油。」James喜歡印尼食物的香料和調味,真要數到他不太受得了的,是太多油炸的食法和他不能吃辣。
James說他最愛的一種印尼食物叫Bakso,是一種牛肉丸湯,這在當地是一種很平民的食物,親民得跟香港的魚蛋粉差不多,他每次陪Titi回印尼度假,便會四出找尋好吃的Bakso。
早前Titi的同鄉推介他們來試這家在銅鑼灣才開業九個月的食肆,沒想到竟跟他在印尼吃到的Bakso一模一樣。Bakso上桌,輪到我驚呆了,大如女生拳頭的牛肉球攤在一束湯麵上,怎麼吃?James說打開牛肉球便會有驚喜。原來大牛肉球內包裹着幾顆小牛丸,這店的是精緻版,還加了兩顆鵪鶉蛋。James說這家店的Bakso湯底牛味非常濃郁,找來老闆細問,原來這個牛肉丸湯底是以25斤牛骨加上其他香料煮十幾個小時熬製而成,怪不得味道如此濃郁。
另一樣印尼人必吃,但香港人未必懂得點的,就是Tempe炸黃豆餅,調得剛好的炸粉令黃豆餅不會油淋淋或過硬,如果能吃辣的話,最不能錯過的是淋在Tempe上的印尼辣椒醬。James不能吃辣,所以那個鮮香的辣醬只能留給Titi獨嚐。這個印尼辣醬,跟我們平日吃魚蛋粉配的辣油不同,這個講求新鮮,新鮮的程度是要收到客人柯打,臨出餐之前,廚師才會拿起那個印尼石磨,把切細的印尼辣椒再細心的壓碎,磨出鮮香辣味。單是這個石磨辣椒醬,已看得出廚師的誠意了,怪不得雖然James跟Titi來這餐廳的日子不算長,但已開始愛上這家小店,下次已預備帶着兩個小女兒在興趣班下課後同來品嚐。
斑蘭葉印尼美食
銅鑼灣糖街1-5號銅鑼灣商業大廈地下B2舖
採訪:謝翠玲
攝影: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