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大賽,記者眾多,有利拍攝位置乃各攝影師必爭之地。然而,在今屆亞運會發現人間有愛,各國攝影記者互相遷就,各取所需。
壁球的比賽相片一般在面向球員擊打方向的玻璃後面,位置非常有限。單打決賽當日,大會就加了「跟隊」制,攝影師每影一局後,就要讓出位置予外面輪候的攝影師。男子決賽由兩位香港球手對壘,女子決賽則由兩位馬來西亞球手爭奪,故場內除了通訊社攝影師,就只有大馬和香港記者。頒獎禮時位置仍是相當有限,大馬和香港記者更是完美表現出默契。頒發女子組獎牌時,大家均叫「Malaysia」,讓大馬記者取得前排位置;到男子頒獎禮前,大馬記者紛紛讓位大叫「Hong Kong」,香港記者就位。
相似情況早在武術館也發生過,當時我離開了攝影區處理稿件,在袁家鎣出場前返回,有利位置自然已被佔用,但有日本攝影師卻主動向我表示:「這是你們的代表,你用這位置拍攝吧!」當時心入面只有感動兩個字。
記者:禤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