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政治家之死(傳媒工作者 林海) - 林海

一個政治家之死
(傳媒工作者 林海) - 林海

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麥凱恩日前因腦癌病逝,終年81歲。一般港人對他未必有認識,知其名者大多也是源於他在2008年代表共和黨角逐總統大位,卻敗給了當時人氣高企的奧巴馬;然而,麥凱恩在美國政壇是重量級人物,其資歷深厚,聲望名譽超越政黨界線,比總統特朗普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此棟樑逝世,美國各界人士、民主共和兩黨均齊聲哀悼。
翻開麥凱恩的履歷,絕不比任何一任美國總統遜色。他出身軍人世家,父親和祖父都官至海軍上將,麥凱恩年輕時大概也想「繼承祖業」,高中畢業即考入美國海軍學院,後來成為了海軍飛行員。越戰期間他駕駛戰機執行任務,卻被敵軍擊落俘虜,其間遭到嚴刑拷問。當北越發現他是美國海軍將領之子時,本想提早放人以換取政治宣傳的機會,麥凱恩卻斷然拒絕,認為自己應與其他被俘戰友共同進退而不應享有特權。結果,麥凱恩在北越戰俘營待了五年多才獲釋。此一經歷令他成為戰爭英雄,在十分敬重軍人的美國,更成為他日後踏足政壇的最佳宣傳。1982年他成功當選亞利桑那州眾議員,86年更晉身參議院,一直連任到自己生命終結的那一天。

作風正直獲兩黨敬重

麥凱恩在政壇之所以備受兩黨敬重,並非因為其政見超卓又或是料事如神。秉持保守價值的他在很多議題上都與民主黨針鋒相對,而他一如其他政治人物,也不乏猜錯、看錯或是做錯的記錄,選擇資歷淺、政績差的佩林做08年大選副總統拍檔可謂其生涯大錯之一。他之所以有今日之地位,是因為其具備政治家應有之decency。他雖然與民主黨在意識形態上有根本分歧,卻一直將這種分歧視為單純的政見之爭,絕少對民主黨人進行人身攻擊,在08年大選期間更向其支持者為對手奧巴馬澄清謠言。而他亦沒有甚麼門派之見,經常就各種議題遊走於兩黨之間,爭取達成共識。他也具有直面錯誤的勇氣,曾公開表示後悔支持攻打伊拉克。正因為這種種正派作風,使他在兩黨之中都有極高評價,也才有身後規格極高的悼念活動。
麥凱恩之離世,在特朗普年代下審視更具意味。當初特朗普尚未勝出初選之際曾被爆出將女性視為「性獵物」的醜聞,一直聲言秉持基督教保守價值的共和黨各大老及候選人都出言聲討,表示不欲與之共謀。但當特朗普勝選之後,這些共和黨人或為權位、或為選票,紛紛打倒昨日的我,搖身一變成為特朗普擁護者,惟獨麥凱恩依然敢於批評特朗普並與之對抗,在牛鬼蛇神充斥白宮和國會的今天買少見少。此外,自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左右撕裂日趨嚴重、兩黨政爭更形激烈,過往美國政壇那種力尋跨黨派共識、議員投票時自由倒戈的談判傳統正在減弱,換來的是越來越壁壘分明的黨爭。在這個時勢下,有能力跨越黨派達成共識的麥凱恩之死,更隱含一種時代終結的意義。麥凱恩並非完美,他的一生有功有過,但他能堅守原則和價值,不為權位和民粹所改變的政治家風範,在這個紛亂的世代卻顯得彌足珍貴,值得從政者學習。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