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冷血殺手與名人堂 - 喬靖夫

MONDAY:冷血殺手與名人堂 - 喬靖夫

有個NBA前鋒,生涯平均只得七分和不足五個籃板,從來沒當選過全明星或全NBA陣容,怎麼看都是個最典型的配角球員;假如說這樣也有資格入選籃球名人堂(Basketball Hall of Fame),很多人會覺得荒謬。但現實確有這樣一場辯論,而這個主角,是NBA歷史上的怪傑,擁有七隻冠軍指環的「Big Shot Bob」羅拔荷利(Robert Horry)。
單純數算指環數目去評定一個球員成就當然不足,還要看他在奪冠過程中肩負的角色。而偏偏荷利就是經常在最重要關頭打出身價的人物。假如說他是NBA史上最成功的「冷血殺手」,應該沒甚麼異議,從95年到07年,荷利歷經火箭、湖人與馬刺三支冠軍隊,一次又一次投進關鍵時刻匕首三分球,而且大多在總決賽和西岸決賽的舞台上,這些事蹟已成經典,不用我再多介紹。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關鍵球也許亦掩蓋了,荷利每在大賽事裏的整體表現有着多大的提升。例如95年擊敗奧蘭多魔術奪冠,當時仍只是三年級生的荷利,在整個總決賽系列每場平均取得17分、九籃板、三封阻、四偷球,根本是全能數據,甚至有說其實該年的總決賽MVP本有機會頒給他。他目前仍保有總決賽投進最多三分球(56個)的紀錄,這固然因為打總決賽的場數多,但也顯示他在重要賽事裏,不是僅有幾個適時的入球。
至於荷利是否值得入名人堂?畢竟名人堂的選拔頗為「人治」,也沒有很黑白明確的條件,本身常有爭議。荷利的生涯實在太特殊,要入圍名人堂候選之列至今似乎仍有些障礙。不過現今網絡輿論對名人堂的評選具有不小的影響,好像之前剛入選的麥基迪(Tracy McGrady),沒有太多實際功績支撐,平心而論多少也靠網絡造勢鞏固了傳奇地位。荷利跟麥基迪好像有點相反,贏冠軍的功績遠勝個人成就,也許再過一段時日的談論,他會真的受名人堂考慮也說不定。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