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香港已有朋友通風報訊,說渡邊謙正在倫敦演出《國王與我》,同台還有大澤隆夫,「你冇睇開日劇可能唔識佢,幾高大威猛㗎」,上網搜索只見劇照非常亮麗,令聞百老匯音樂劇色變的非粉反常心大心細。起程前和旅居當地的流行音樂人肉百科全書李察先生聯絡,因為他在台灣找到罕見的陳芬蘭早期閩南歌專輯,要約時間交收,如實奉上觀劇日程表以免撞期,順口申報除了《奧賽羅》及《李爾王》如有機會還準備謁見暹羅王帝,不料他立即拍心口替我弄票,拳拳盛意卻之不恭,也就厚起臉皮坐享其成。我們這種歲數的殖民地遺民,十個有八個小時候都看過尤伯連納主演的電影版《國王與我》,插曲起碼兩三首琅琅上口,英語不靈光,有林黛姐姐的《好朋友》輔助,雖然長大成人後不曾重訪,雷里耶夫美加巡迴鞭長莫及,周潤發進攻荷里活也沒有捧場,鎖在回憶的碎片始終甜美。
勢估不到踏進百麗殿劇院,竟先遭另一段回憶侵蝕:七十年代中首次歐遊,在這裏看過瑪歌芳婷和澳洲芭蕾舞團跳《風流寡婦》!唯一的一次,印象特別深刻,開到荼蘼的舞孃穿件黑色露肩裙子,菲林紀錄的高難度動作悉數收起,來來去去都是華爾茲,不動聲色示範「天涼好箇秋」。坐在二樓遠遠眺望,周圍見多識廣的觀眾反應冷淡,只有出城的大鄉里莫名興奮,散場後不捨得回去投宿的俏西美術學院學生宿舍,在附近卡尼比街漫無目的蹓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說時遲那時快,不但芳婷早已謝世,後來喜歡的瑪嘉露娃、趙絲克蘭、蕭菲紀蓮,也都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