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前的靜寂 - 黎智英

暴風雨前的靜寂 - 黎智英

作為自由經濟信徒,我深知貿易戰對經濟和民生的損害,但我對這次中美貿易戰保持樂觀,認為後果會是更良好更開放的世界貿易秩序,而中國受到打擊後封建勢力逆轉,取而代之的進步勢力反而韜光養晦,穩步上揚漸趨開放繁榮。這次貿易戰對中國的衝擊不可小覷。
歷史是面照妖鏡。上世紀二九年美國股市大崩盤,之後的經濟大蕭條,施粥所前穿着西裝曾經風光過的人士排長龍取食的圖片,滿目瘡痍的慘况記憶猶新。美國政府濫發融資造成經濟過熱,經濟泡沫二九年破裂股市大崩盤,政府之後緊縮銀根令經濟百上加斤,而最慘痛的錯誤決策是,為了保護蕭條下的企業,設下進口貨物關稅的Smoot-Hawley Tariff Act觸發全球經濟萎縮,令全球經濟沈痾了五、六年,到三六年才回復生氣。這慘痛經驗使人對貿易戰望而生畏,痛心疾首。但為什麼這次川普掀起的中美貿易戰,美國民心反而向好,股市節節攀升,而歐盟各國和日本都樂意支持?
當然川普掀起貿易戰是履行他競選時,要保護美國勞工利益「美國優先」的承諾。但這不僅是為了十一月美國中期選舉贏取人民支持的政治權宜手段(BTW,中期選舉共和黨將會無風無浪贏取多議席勝利),還有更深層的目標。誰都知道貿易保護設立的關稅,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增加的成本會延伸至消費者的荷包裏;到Walmart買衣服人要付錢多些,就是到gym做運動的人費用也多了。貿易關稅形同對人民徵收銷售稅,增加人民消費負擔,造成對人民的損害注定貿易戰不可能持久。但這次貿易戰有更深層的目標,亦因為這目標使歐盟和日本等國家加以支持。
這次貿易戰最終目標,是要糾正中國違規的貿易行為,並取締其竊取貿易夥伴科技的不當手段。國際貿易夥伴不能讓中國這日益壯大,全球第二大經濟巨無霸,搗亂國際貿易秩序的行為成為新基準的常態。他們更為了將世界貿易紀律撥亂反正回到正軌,讓世界貿易在互競互利的國際規則維護下,健康發展繁榮。當然面對制度不同,核心價值有異,顛覆文明世界道德和人權觀念,龐大而人多勢眾的中國,文明開放國家都有所顧忌,都想遏制或最少阻延中國,成為超級巨無霸的崛起。然而這是假設中國依然故我進行貿易違規的行為,蠻橫掠奪和竊取貿易夥伴的科技,和對鄰國咄咄逼人的霸道。如果中國明白儘管國勢強大,違規和掠奪行為是為文明世界所不容,進而改過自新換上另一個友善的面孔,即使制度不同,各國為了貿易的好處,仍然會得過且過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這次貿易戰更深層次的目標便不存在了。
中國仍僵持不下,遲遲未派高級官員往美國談判,這幾天才派了一個低級官員組成的談判團,似乎不是想真的談判,只是想拖延時間等十一月美國中期選舉之後再算,令人大惑不解,明知僵持下去之後談判只會更艱難,為什麼呢?但是,我們不可忽略帝皇的尊嚴和面子凌駕於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可能性。習近平難道不知道中國對付這貿易戰,除了妥協是沒有「以牙還牙」之力的嗎?當然知道,尤其當歐洲日本等國家加盟支持,更是沒有不找落台階打圓場的道理。現在看着經濟下滑增長萎縮,失業人數增加,內鬥外患日益嚴重,還裝着「厲害了,我的國!」的強硬姿態撐在那裏,就是因為龍顏天威難下,殃國殃民在所不惜嗎?但這是瘋狂的行為啊!上帝要你滅亡先讓你瘋狂,難道習大帝瘋狂了!他滅亡的日子還會遠嗎?
中國應該以貿易的角度來處理這場貿易戰,而毋須以深層的角度去設想政治上的含義,因為糾正了違規的行為,政治的含義便不存在了。既然中國簽署了國際規則協議,又是超級大國與各國有貿易關係,不可能以一己之不法行為顛覆世界貿易秩序。現在以美國為首各國既已起來群而攻之,更不可能不正視國際貿易協議規則,改過自新立入正軌。這不是中國在國際壓力被屈辱,而是中國既然是世界貿易的一分子,要長期在世界貿易發展下壯大,便必須遵從國際貿易秩序,融入世界族群而受其規則束縛,最後中國才能成就世界的超級領導者地位。
中國不可能以自己的形象創造新的世界,只可以遵從世界的秩序來塑造自己的新形象。因為這是個網絡世界,我們都是網絡其中一分子。聯繫我們一起的是共通的規則和價值觀,我們不可能不分享共通的規則和價值觀而置身於網絡其中。這次貿易戰取決的,是中國融入世界族群抉擇的臨界點,選擇融入世界族群,中國面對的問題迎刃而解,否則中國經濟要面對更大的壓力,社會紛亂和民心逆向的厄運。厄運是可以避過的,不要以「厲害了,我的國!」的浮誇和自卑妄自胡為,而是以泱泱大國自信的風範堅守協議規則,中國便一帆風順了。
中國知識分子精英對習近平自冕帝冠非常憤怒,但在這次貿易戰他們都拋開了成見,以理性分析的言論向習帝進諫,促請中國返回正軌,進行談判緩和中美緊張形勢,逐漸以融入世界既定秩序,解決長期貿易糾紛問題。有些有先見之明的精英,更進諫趁這次貿易戰談判,與美國建立零關稅的貿易協議,正如美國與歐盟正在醞釀的貿易協議一樣。若歐盟美國和中國能建立零關稅貿易協議,這不僅是世界貿易的大開放,更是世界和平的大躍進。這些精英的進諫尚未成功,但他們輿論的壓力日益強大,結集的人數也日漸壯大。結果只有二個,一,他們最後迫使習帝接納進諫,二,他們會轉化成反對勢力,令習帝的困境更不堪更難捱。
有另外一些官僚精英利益集團,因習近平登基稱帝令他們利益受損和權力被削,對習帝恨之入骨,咬牙切齒,冷眼旁觀習帝處境日漸艱難,等待時機落井下石,攻其不備。現在習帝的危機剛開始,未至嚴厲,而且他仍受大部分老百姓和軍隊擁護,對他攻擊風險太大,分分鐘騎牆派倒戈相向造成黨內分裂,甚至爆發地方勢力與中央的內戰,因此反對勢力仍在靜觀其變。所以你看到雖然貿易戰正在劍拔弩張之際,以為北戴河會議會為貿易戰決議,但是沒有,也沒有人事變動和新政宣佈,情況異常的平靜,彷彿暴風雨前的靜寂,難道習帝駕前出了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