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航班上看畢美國TNT製作的訪談節目《奧尼爾與拜恩》(Shaq & Kobe、圖)。這對湖人孖寶互相訪問,非常精采;內容除談及二人的恩怨情仇,還有些球員間的趣事。
相信資深球迷都聽過奧尼爾(Shaquille O'Neal)不太喜歡馬刺名宿大衛羅賓遜(David Robinson)。奧尼爾曾公開指,原因是對方在其少年時期拒絕為自己簽名。節目中拜恩(Kobe Bryant)也大感奇怪:「他可是個非常友善的人呀,為何你這麼討厭他呢?」奧尼爾解釋一切其實都只是他自己的憑空想像。四大中鋒年代,奧尼爾發現最初總是打不過大衛羅賓遜,故就想到為自己進行精神訓練──自行創造一個討厭對方的理由:「我不斷告訴自己,當年他拒絕為我簽名,所以我很討厭他……時間久了,那就連自己都信以為真了。」每當對上海軍上將時,奧尼爾總是打得格外狠。印象最深是1996年的明星賽他在羅賓遜面前大力單手入樽,幾乎把對方轟倒在地上;這個方法或許真的有效,但卻害羅賓遜被「擺上枱」了。
任何運動都一樣,當去到最高水平的爭逐,心理質素遠比實力和技術重要。奧尼爾靠自我催眠,許多教練也要在比賽前想盡辦法激起球員們的鬥心:像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和拜恩般超級好勝、本身已擁有無窮爭勝心的,並不多見。奧尼爾問拜恩其殺手本能的由來?原來源自童年陰影。拜恩小時候曾於意大利生活,居住的社區就只有他們一家是非裔美國人:「說完全沒有被歧視是騙人的。那時無論玩遊戲還是打球,總有些小孩不願意和我一組。故此我就獨自苦練,誓要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這種從小時候塑造的觀念保持至我長大,我一直都用這種心態打球。」三歲定八十,這實在是非常「拜恩」的處事方式呢。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