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零食俠 - 畢明

759零食俠 - 畢明

香港有沒有試過有錢佬病逝,全城哀傷?
或者你又要爭拗,他不算「富商」,但他一定是馳名廠佬,而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肯肯定759阿信屋創辦人兼主席林偉駿逝世的消息一出,面書哀鴻遍野,全城悲傷。如果一個post是一枝白燭,那夜,面書好大一片同聲一悲的燭海。死訊公佈後,《蘋果》「帖文不足一小時已有逾千名網民留言悼念,凌晨時間更有逾2,400網民留言」。不分階層界別、年齡性別,無數人向他致敬、多謝、表示惋惜。
他不是明星,不是星級富豪,但他的死引起的迴響,從公眾、商界、他員工的反應,都是一致的:一個好人、好商人、好老闆,去了。
比他有錢的人,大把,比他有名氣的,大量,比他事業更風雲的,無數,但比他有民望的,有幾多?唔死唔知民望高。政商界高官權貴,對上一次有白事可以差不多達到「舉國哀悼」的,有沒有這人?今年年初,「公屋之父」前工務司鄔勵德(Wright)先生辭世,媒體坊間social media也有過廣泛深切的敬謝和哀思,紀念他在香港的功績和恩德。勵德邨個勵德是如何被記住的:"The man who built 1 million homes for Hong Kong",並提出每個屋邨都應設有獨立廁所和廚房,被歸納為「鄔勵德原則」(Wright Principle),令香港人安居的功德,遠比任何香港人高。這裏曾經有為民生努力並有效推動社會改變的好官。
現在的富人高官,視民望如浮雲,重要是戶口有幾多金,為富不仁VS發財立品,唔賺盡是笑話。你估有幾多香港人隨時準備好為一些富豪高官的猝死而歡樂滿東華,你看看建華入院、若蓮喪子、齊昕摑母等新聞之坊間反應,他們不是仇富仇權,不是心地唔好,是仇不公、仇腐敗、仇無能。
林先生的猝死,他受的大規模愛戴,叫香港應該反省,這許多年,幾多有權有名有利的人,攜手造成了幾多共業。
別以為這又是慣性對逝者的歌功頌德,觀乎群情洶湧及一致的程度,真的假不了。不常常在面書隨便發表的朋友寫「當大家知道,今時今日香港係有小朋友未飲過寶礦力,就知林老闆賺少啲嘅生意之道,真係幫助到好多人,唔係買平零食咁簡單!#成功唔係講緊戶口有幾個零 #我敬佩的人」,你懂嗎?
我自己有第一身經驗,讓我告訴你林先生是什麼人。
好些年前,我還在《壹傳媒》當集團創作總監,其中一段時間包括負責《爽報》的上市和推廣。我的職責很複雜、也彈性,像打雜,試過是李八方隔牆有耳的版主、rebrand過《壹本便利》、搞過《動新聞》、掂過《壹電視》,自然少不得《爽報》,總之老闆令下,人到。然而這些林先生都是不知道的,他叫我黃老太,寫短訊如是,見面吃飯開會如是。他記得的我,是創作過百佳黃老太廣告嗰個。
本來我是不認識他的,祇知他是夠薑賣平可樂、被封殺嗰個。本來我也不必找他的,我又不是sales,但我走了去pitch他,自動自覺替當時被封殺被嗌打的《爽報》找出路。
吃飯,道明來意,傾廣告合作事宜,他爽快答應。親民平實零廢話,聽了我們的創意,落幾多頭版廣告,分析《爽報》與阿信屋的相輔相成,他全沒磨蹭,說OK就OK了。隱隱的,我覺得他其實是以「拔刀相助」的俠情來交個朋友,潛台詞大概是「一百幾十萬拿去!沒事!」即時覺得他穿了古裝腰間有劍。之後開會跟進,他仍然一樣,我「撞會」不能出席先給他短訊交代,他客氣得不得了說餘下的不必我親自來了,我忙我的,他知道《爽報》水深火熱。連我的得力主將R去到,他也說,不必親自來。R說永遠都記得他的誠摯待人。
離開《壹傳媒》後我們也吃過飯,他仍是老派人的誠摯老實,仍然拼搏奮鬥,就是掩不住的倦容頗重,他仍然叫我黃老太。我記得,他說話時眨眼的節奏和別人不同,拍子不是一開一合,是合上的時間比較長一點,才再打開眼,像閉上眼要耐一點去思考,又像合上眼要久一點多休息一分。
林生,再見了。在精刮的香港人眼中,他未必是贏家,但香港人敬重他,因為他是一個人,多逆境多辛苦依然忠於自己,對上對下對內對外都真心用誠的人,老套點說,這才是不折不扣的獅子山精神,fight it the hard way,示範了如何在霸權生態中不屈自強,為社會帶來改變。
他是打風車的唐吉訶德,"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