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式家長,免不了受中國文化影響,有子承父業情意結。不過現實總是殘酷的,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老子不爭氣,沒有甚麼事業和家業可以傳給兒子,只有從來未能企及的夢想。
比如一個從未去亞運比賽打過咭的男人,注定一輩子都實現不了夢想,可以怎麼辦呢?沒關係,不用絕望,不用跳樓重新投胎的,只要去做官就可以了,也不必做甚麼大官,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做一個用放大鏡來看都分不出是芝麻還是微塵的小官,就可以實現夢想了。自己不能去亞運打咭,沒關係,送兒子去!老子這輩子做不成的事,由兒子去做。
香港泳手出戰亞運,當然不是派游得最快的選手代表香港,而是派游得不快的那一個。為甚麼?因為游得慢的那一個人肩負更重要的使命,比代表香港更加重要,他代表他老子。
老子努力栽培兒子,兒子努力去實現父親的夢想,體育比賽不只是看分數的,看分數太膚淺,中國人,也可以借助運動比賽輸出中國文化,讓世界見識可歌可泣的中國式親情。
一個游得不快的兒子,不怕面懵,不怕丟臉,不怕被師兄弟指指點點,代替飛魚去參加比賽,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不用說出一個「愛」字,但是對父親深沉的愛,足以感天動地,令聞者流淚。壓力這麼大,被淘汰出預賽,亦屬意料中事。不過沒關係,咭,總算打了,小丑也總算做了。親恩已報。港人樂於共享出局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