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習要強勢再登場(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為甚麼習要強勢再登場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神隱一段時間後,一眾中共領導人陸續露面,其中以習近平及盛傳大權旁落的黨內第五號人物王滬寧最受注目。習主持政治局常委會議,再一身戎裝主持中央軍委黨建會議;王則陪同習會見越共政治局委員陳國旺。
北戴河會議期間,有很多不利習的傳聞,指他要為中美貿易戰及經濟下滑等問題負責。因而他作出不少妥協,包括不得再進行個人崇拜宣傳,交回經濟決策大權,甚至要培養胡春華作為接班人,王滬寧則問責下台等。如今習強勢再登場,旨在昭告天下,北戴河明爭暗鬥已告一段落,一切照舊,他習近平巍然不動,仍緊握大權。
在央視新聞聯播等喉舌「休息」了兩個多星期的習近平,再度露面的時機及場合,應經過精心計算,以凸顯他的強勢回歸。第一個是討論疫苗事件的政治局常委會議,結論是四名省部級高幹,包括吉林省副省長金育輝、省政協副主席李晉修等人被免職、責令辭職或引咎辭職,另有38名官員受罰。這是習近平上台後,懲處官員規模僅次於天津大爆炸的一次。造成近千人死傷的天津大爆炸,有74名官員受處分,其中省部級5人、廳局級和縣處級各22人。
「嚴辦」疫苗事件的相關官員,一方面假疫苗影響惡劣,不僅坑害數以萬計兒童,也再度暴露中國的藥物安全問題,他們咎由自取,另方面彰顯習對瀆職、失職官員的嚴懲不貸,既為自己贏回掌聲,也要令各級官僚對他有所畏懼,以體現他一貫的「強人」形象。
如果第一個露面機會是要凸顯習對政治局的控制及治官手段,第二個登場時機則是顯示他對軍權的掌握。中共中央軍委上周五至周日召開「黨的建設會議」,習近平以軍委主席身份講話,強調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解放軍建設發展的關鍵,不僅關乎軍隊的興衰成敗,也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而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首要任務。

造神再現 習父取代鄧小平

王滬寧的露面安排就更能體現習的心思了。在北戴河會議之前,黨內外一片要追究王滬寧責任的呼聲,原因是中美貿易戰初期,宣傳系統縱容極左言論,大有不惜跟美國大幹一場的架勢,為貿易戰火上加油,王身為主管宣傳及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要為此負責。除了王滬寧傳聞下台,習近平也被指受到元老批評,故要棄王自保。兩人一起接見到訪的越共政治局委員,規格確實有點高,本來沒此必要,但為了打破謠言、顯示習毋須棄王自保,破格一點又如何?
除了強勢再登場,沉寂一段時間的造神運動也再出現。陝西省歌劇團上星期公演大型歌劇《夢開始的地方:梁家河》,把梁家河吹噓成改革開放起步之地,而梁家河是習當年下鄉的鄉村。中國美術館近日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其中一油畫名為《早春》,描繪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葉劍英、胡耀邦、習仲勛等六人研究廣東「先行一步」,畫中央是站在巨幅深圳地圖前的習父習仲勛,鄧等人則圍坐在下面的梳化,仰望着習仲勛,似乎習仲勛才是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扭曲甚至竄改歷史去凸顯習父子在改革開放的地位,不就是中共多年來扭曲黨國歷史去突出毛澤東創黨開國殊功的翻版嗎?
不過,如此扭盡六壬突出自己,也反過來說明習在北戴河會議受到極大壓力。現在只是暫時擺平了黨內不滿,但他治國無方、怕他敗掉身家的疑慮已深入人心,一旦中美貿易戰無法在短期結束,中國的經濟受壓更大,更多的政治經濟甚至社會問題都會暴露出來,對習的批評更甚,屆時他又如何擺平呢?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