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創意】繞不過的松本清張 - 余家強

【有限創意】繞不過的松本清張 - 余家強

本欄介紹推理小說,一早表明偏愛本格派和新作家,口味這回事不用解釋吧,但網上留言依然搬出松本清張的觀點來詰難:「以破案為破案作目的,會變得無血無肉。」客氣的朋友亦說:「推理小說就只識松本清張了。」
松本清張(1909-1992)是一座不能繞過的大山。悠悠百年日本推理文學,簡述不外:清張之前、清張活躍和清張之後,三大時期。清張之前屬於本格派天下,清張之後也屬於本格派天下,唯獨清張活躍的二十年鐵鎖橫江般架於其中,因一個人改寫歷史,你說厲不厲害?
名偵探與兇手鬥智,瑰麗雄奇,謂之本格,但日子久了,有人嫌過於荒誕,及至清張崛起,案件不再是暴風雪山莊的密室殺人,而是刑警鍥而不捨追查貪污滅口之類,貼地寫實,亦像對當時的官商勾結當頭棒喝,遂啟一代文風,其追隨者稱為社會派。
港人熟識松本清張更其來有自,六十年代中日邦交未正常化,抗戰記憶猶新,那時可不流行哈日啊!但松本清張作品悲天憫人,敢於揭露日本陰暗面(軍國主義者甚至視為內奸),敵人的敵人,恰形同朋友,所以連當時的左派報紙都落力譯介,便難怪老一輩港人把推理小說與清張劃上等號了。
那為什麼我不推薦呢?首先,我也不推薦其他上一代作家,幾十年前的詭計被抄襲得多,現在讀來會失望的;其次,成也寫實,敗也寫實,社會派去到末流,淪為新聞報導般沉重又沉悶。約莫在清張謝世前後,島田莊司、綾辻行人等人乘勢復辟本格派,保持興旺至今,畢竟,為破案而破案、為猜謎而猜謎才是永遠不厭倦的樂趣,正如人類永遠需要遊戲一樣。
2013年,我帶着松本清張自傳《半生記》瞻仰他位於北九州小倉家鄉的紀念館,像fans打咭專程戳上藏書章,那裏重現了他心臟病發猝逝前筆耕不輟、書房人去樓空的場景,工作人員不少來自擁躉義務擔任。怎麼叫《半生記》?因為寫的是四十歲回顧,此前清張任職印刷廠工人,半生營役執字粒,潛龍勿用,然後,下半生風起雲湧,讓字粒起舞、騰飛。這故事比任何奇案都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