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8.23天鴿風災過去整整一年了,全澳市民對此仍聞之色變。上周颱風貝碧嘉帶來幾小時的八號風球,也引起小小的食物搶購,民間對政府的信心可知一二。財物損失固然慘重,但數字仍未及一日賭稅收益。真正無可修復的損失,其實是市民對政府僅存的一點信任,以及政府對公民權利的摧殘。
其實,天鴿風災至今很多事情市民仍被蒙在鼓裏,政府凡事保密。例如,當時如無人駕駛、倒瀉籮蟹的政府,到底如何運作?颱風預報因庸官而失靈,民防指揮架構是否仍有效?是否存在一線最高領導人統籌?各部門把一切責任推卸給在家靠電話遙控的氣象局長馮瑞權,實際上有幾多司局級官員(包括特首)要問責?造成如此慘重損失,只靠一個人代罪是不可思議的。
城市在十天半月基本回復秩序,並非單一力量所為,無數市民邊自救邊救人;上千軍人首次出動;基層公務員廢寢忘食救災;不分建制非建制大小社團總動員,都是平生未見的合力。問題是天鴿未走,駐澳部隊翌日上午已準備就緒,但為何黃金72小時已過半才能出動?有官員竟然說中央要時間研究,這一謊言對作為中央軍委直屬快速反應部隊,對習近平改革的新型戰區及軍委聯合指揮作戰體制實在是侮辱。即使是江澤民時代,軍委要研究同樣事宜也不可能超過一日。當地官僚習慣大事要中央背黑鍋,此為其中之一,反映出官僚主義體制的低下效率。
公民權利與新聞自由加快消失
同時由於政府對軍隊入城遲遲未發出通知,當初的而且確曾引起中區部份市民恐慌,畢竟六四陰影太過深入民心。後來把軍隊救災當作軍民魚水情、愛國樣板戲那樣大力宣揚,與其說是特區政府愛國愛澳表現,不如說是市民對政府無能失靈的失望,所以才把希望寄託在中央及軍隊身上。
順便也應該問一問,根據回歸前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協議及軍方公開資訊,駐澳部隊兵力為一個加強營,怎樣加強也不可能加強到上千人,當時的報道甚至有1,800人之說,亦即由一個營變成一個團!到底何時開始?目的又是甚麼?與香港佔中效應是否有關?澳門人應該有知情權,而並非凡事都是機密。21世紀如果還把這樣的小部隊兵力規模當作機密,這不止是冷戰思維,而是冷戰前即二戰思維了。
當地駐軍救災是應有之義,市民歡迎和支持也很應該,沒有軍隊幫忙,特區政府只會更加倒瀉籮蟹。但凡事應該實事求事,見微知著,知情權、透明度、公民權利與新聞自由,是現代社會應有元素。可惜風災一年後,這些要素不但正在澳門加快消失,而且打壓比一年前更加嚴重。風災帶來的損失固然可惜,但自由和權利的喪失更可怕,借外來天力剝奪權利和自由則更可恨。
黃東
澳門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