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瓦多同台灣斷交、同中國建交,台灣邦交國減至17個。國民黨批評蔡英文外交頻失分,要求她道歉,台灣外長吳釗燮在記者會上黑頭黑面,中國外長王毅與薩爾瓦多外長交換建交公報時一臉得戚,北京《環球時報》立即發表社評譏笑台灣「必須花更多錢來贖買其與那些國家的『邦交』」。從台灣朝野到北京,似乎都認定習近平又得了一國、贏了一仗,蔡英文又輸了。
得美國支持勝過受小國敲詐
真的如此嗎?中國為甚麼選擇此時與薩爾瓦多建交?還不是要對剛結束外訪的蔡英文打臉,國民黨與中共官媒都識做,馬上左一巴右一巴打過去。但別忘了,中國為甚麼要報復蔡英文外訪?還不是因為她兩度過境美國都受到禮遇,台美外交有了突破。哪怕沒有重大突破,畢竟是美國在《台灣旅行法》實施後,第一次讓台灣總統跨進國家太空總署(NASA)這樣的官方機構。
這是中共斷斷不會公開承認的,因此貶之為吹牛式的突破。《環球時報》更與國民黨中央委員陳偉杰一唱一和,揶揄蔡英文去的太空中心「買票就可入」,但網友馬上打臉,貼出美國國會在2011年通過的「NASA排華條款」:禁止NASA以其資金接待任何來自中國的官方訪客,NASA科學家也不得與任何跟中國企業有關的中國公民合作。
中國當然要宣傳中薩建交的勝利,以沖淡蔡英文在美國跨出的那一步。但得或失薩爾瓦多,對中國和台灣有多重要?《環球時報》揶揄:「台當局沒有太多時間為失掉薩爾瓦多而傷心,因為他們要立刻掃描餘下的那些『邦交國』,惴惴不安地評估:下一個最可能是誰?會發生在中美洲還是大洋洲?」是的,台灣只餘17個邦交國,難免擔心骨牌效應,但回到中國報復蔡英文、擔心台美外交進一步突破的起點去看看,又有甚麼好擔心的?
其實,從特朗普以候任總統身份與蔡英文通電話,到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再到《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納入支持台灣強化軍力戰備、加強台美軍事交流等條款,台美外交的突破豈止跨出了一步?由此推論,台灣如果能得到美國一國的支持,就算失去幾個邦交國又如何?台灣現有邦交國中,只有梵蒂岡有國際影響力,其他多是如《環球時報》所說的「那些小國會變本加厲地敲詐台當局,要求台難以承受的經濟援助」,既然中國喜歡替台灣接受這些小國的敲詐,台灣又何必在意?
而且,外交的輸贏也不是簡單的以邦交國數目決定的,民心及輿論的向背同樣重要。蔡英文過境洛杉磯時光顧台企85℃咖啡店,還收到一份禮物,結果85℃被中國戴上支持台獨的帽子批鬥、抵制。如此蠻橫的行為,連國民黨也不好意思死撐,而要對台企表示關心。香港大學民研計劃最新民調也顯示,港人贊成台灣重新加入聯合國的淨值升至30個百分點,是1993年以來的新高,18至29歲的受訪者更有六成支持台灣獨立。
中國要面對美國的貿易戰,也要面對台、港支持台獨的民意上升,只知吹捧習近平外交思想是「對過去300多年來西方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的創新和超越」的王毅,還有甚麼可得戚的?習近平得一薩國,比得上蔡英文在美跨出一步?
http://www.facebook.com/appledaily.liping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