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白人苦不堪言,要求移民出境,甚至願意移居俄國。
以前種族「隔離制度」的時候,南非農業生產技術和現代社會管理,白人懂得。自曼德拉出獄,黑人「當家作主」近三十年,經濟破敗,治安惡劣,約翰奈斯堡每日平均十宗鎗擊、謀殺,國際資金紛紛撤離。
港女最愛說「我討厭政治」。對,南非白人統治時期,可以揹背囊在約翰奈斯堡街頭自由行,今日則不敢踏進酒吧。你討厭政治,但在安全感這個切身的人權問題,港女會不會Prefer白人領導時的那個舊南非,尤其因為台灣和日本,黃種人被列為「名譽白人」?
若是討厭政治,勿理會其他一切,只答這個很簡單的問題。
大陸的小資產階級網民,包括上海的大學女生,流行追求「歲月靜好」。
「歲月靜好」這一派,就是不要管什麼上訪、貧民和維權律師,不知劉霞是誰,勿就城管街頭毆打小販而多管閒事,專心工作,淘寶網購物,儲夠錢找個閨密一起去北海道看燦黃的菜花田,網上求偶非誠勿擾。這就是歲月靜好。
因此,由歲月靜好這個角度,實行種族隔離時的南非,確實比今日靜好得多。
舊南非的問題,只是在實施隔離制度時,白人使用了有爭議的暴力。到了二十一世紀,不同的種族,都彼此「自動隔離」(Automatic Apartheid),簡稱AA。西方國家多有唐人街,英國的伯明翰和百拉福,都漸「淪」為伊斯蘭城。中國人在溫哥華落戶,迅即呼親帶朋,一起聚居,本來住了三代的白人鄰居,陸續搬走,中國人認為「同聲同氣」更歡樂。
多年前我告訴一郵輪公司:中國人有了錢,也模仿西方上流社會坐郵輪了,這樣不得了。文化不同,會在走廊欄杆晾衣,自助餐哄搶,唱K打麻將。你們如果要所謂開拓中國市場,一定要很含蓄地實行某種隔離,像日本酒店的早餐,也將中國人安排到一個偏廳,另闢專室。否則此一工業,會很不愉快。
後來郵輪專為中國客分拆航線,後來更有了專為中國市場製造的郵輪,室內裝飾大紅,有麻將房、K場和按摩,有中國菜。市場就是無形的隔離之手,最公平。終於你是你,我是我,互不混雜,一切AA,亦頗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