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台只容得下四人,運動員成者稱王,敗者雖未至於寇,但也僅能站在鎂光燈外當個無名氏。29歲的廖恩尉前日擺脫多年頹勢,一舉摘下劍擊女花銅牌,賽後自然成為傳媒寵兒,言談間她感慨「每次記者訪問劍隊時,我都要自己企埋一邊,係好淒涼嘅事」。我聽罷不禁慚愧自省,金牌英雄光環誰人不愛?誰人不看?時間人手有限,多數記者採訪大賽「爭港績逐獎牌」,焦點在大項星級選手,無可奈何忽視旁邊同樣日夜訓練、有血有肉的運動員。
記者採訪後,有時會留下運動員手機號碼方便日後聯絡,廖恩尉成為全職運動員七年終奪獎,苦盡甘來一躍龍門,行家索其聯絡方法時,她好奇說道:「嘩,我打咗咁耐未試過俾人問電話,真係可以畀?我唔識呀。」運動員常處高位固然吸引,曾攀頂𥧌再跌落谷底復反彈更激勵人心,然而成績平平無奇者呢?報紙版位就是一版、 記者雙手只得一對,「新聞價值」當前,採訪難免有所取捨,但其實每一運動員都有故事,平庸者苦等成績的過程中,經歷輪迴般的失意、困惑、質疑,面對逆境仍能堅持訓練,其毅力或許更值得書寫。
行家問廖恩尉這塊銅牌來得遲或早?「好~遲!」球迷有「勝利球迷」,傳媒有時也是「獎牌記者」,這大抵也是大多數體育記者的心底矛盾。運動員成績縱遲來也總算來了,我們也能不再問得太遲嗎?
記者:洪量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