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月初兩星期的震盪後,全球金融市場近幾天似乎稍為回穩,兩大震央:土耳其里拉危機及中美貿易戰有改善迹象。當中,土耳其里拉弱勢雖未扭轉,但至少沒有再像月初那樣幾天之間下跌兩成。中美貿易戰方面,兩國開徵新關稅的勢頭還未過去,但中斷超過一個月的貿易談判將恢復,希望收窄分歧。然而,這兩個「震央」都有深層的政治經濟原因,不容易甚至不可能短時間內回復正常,當前的緩和只能是下一波震盪前的平靜。
先說土耳其里拉危機。它既涉及新興經濟體貪勝不知輸大規模舉債的問題,更有強人埃爾多安好大喜功亂搞經濟之禍。前者令土耳其企業累積大量外幣特別是美元債務,今年以來的貶值潮(里拉今年來下跌四成)已令債務負擔百上加斤,還款能力則大大削弱,大批企業可能因資不抵債、無力償債而倒閉,形成倒閉與失業的風潮。
即使勉強能挺住第一浪貶值衝擊的企業也會因經濟前景欠佳而變得審慎,不肯增加投資,甚或收縮以自保。這樣下來,里拉貶值危機勢將令土耳其經濟在今年底至明年初陷入嚴重衰退。國際資金最愛落雨收遮,眼見土耳其經濟景氣大壞,他們不但不會願意對該國投入新資金,連原本已確定的投資計劃也會放慢及叫停。換言之,資金流入土耳其將大減,為免里拉貶值造成損失的資金則源源流走。在入少出多下,里拉貶值趨勢難解,間中更可能因政府官員不當言論或個別消息而出現暴跌,令人心及市場更虛怯,更難翻身。
要扭轉這個惡性循環,關鍵在於從市場以外找到一筆緊急周轉的資金,以往最常見的是找IMF或經濟大國出手提供優惠條件貸款,確保政府及企業有周轉及喘息空間,再透過增加出口賺外匯扭轉資金入少出多的情況。偏偏在這時候出現第二個困難,那就是強人埃爾多安令土耳其跟美國交惡。
美國對IMF決策有實質否決權,特朗普政府本已不願出錢幫助其他國家,美土交惡下更不可能伸出援手。另一方面,埃爾多安也未必肯不顧面子向IMF求助。少了這筆外來的「救命錢」,土耳其里拉弱勢根本不可能扭轉。
中美貿易戰同樣不樂觀。首先,談判雖算是重開,但層級極低,只是副部長級的對話,情況就如同預備會議的預備會議那樣。試想,上一回國務院副總理、習大大親信劉鶴親自出馬到美國談判,帶回的是一紙空文,美方根本沒有同意停止貿易戰,反而接二連三出招擴大打擊面,從新關稅到限購新科技到逼科技產業改革都有,教中方難以招架,人民幣則跌個不亦樂乎。若果有莫大政經影響力的劉鶴也消除不了雙方的分歧,擺不平爭端,連名字也不大清楚的副部級官員如何能打破缺口!
中美皆不會輕言讓步
或曰,今次是試探性的磋商,摸摸底看看雙方談判的意願再走下一步,沒結果不足為奇。這樣的說法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中美今次角力絕不僅是貿易磨擦,也不純然是貿易不平衡的問題,更涉及美方要算中國入世20年的舊賬。美方各級官員都認定今次貿易戰是促使中國真正開放市場、尊重知識產權、放手讓國際企業打進中國的最後機會。若不能在今次打開缺口,促使中國市場開放,再過幾年美國可以打的牌、可以動用的政策工具便少得多,甚至難再作出類似要求。
因此,美方今次除了特朗普要揚刀立威外,更涉及長遠的國策與政策調整,政府上下不會輕言在貿易談判中讓步。另一邊廂,習近平的中國政府也不肯硬食美國的條件以免削弱對經濟、產業鏈的全面控制。在兩方各不相讓下,通過談判達成協議結束貿易戰的機會甚微,更不要說區區副部長級對話了。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