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小孩 - 林夕

別人的小孩 - 林夕

某新婚中年,平日溫文爾雅,能逼得他粗口大罵,殊不簡單,有機會在旁目睹盛況,人生沒幾何,此乃另一初為人父者的功勞。話說人父一來就劈哩啪啦大數生小孩好玩,繼而煽動新婚中年要不要也生一個玩玩。
新婚中年初則沈默,繼而臉色鐵青,玩啊玩的,終於媽的一聲大喊:「那麼好玩,你自己玩到夠,別連累別人。」
人父錯在用一個「玩」字嗎?察言辨色猜心事,如果這玩字用錯,頂多與之辯論,如果不想生小孩,也可以各自表述人生規劃不同,能大動肝火,一定有不可告人原因,如果不是生育有問題,新婚中年經濟又有條件,最大可能愛之欲其生,生下來怕沒回頭路,時間精神責任付不起,就像不敢養貓的貓癡,貓猶如此,人何以堪。
嬰兒階段,拿來抱抱,愛不釋手,一發現下面濕濕暖暖的,即時放手,由別人處理,何其輕便。到三四歲大,只要不同坐於機艙,又教養得比較好的,光聽他們胡言亂語就夠好玩,覺得活着真好。
在朋友家吃飯,有個四歲大的,忽然迸出一句:「我沒自己的位置」,她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那麼,是指家庭中沒有自己「位置」嗎?這抽象的概念是從新聞聽回來的嗎?下一秒會不會說沒優化的雪糕吃,零容忍呢?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忽然又跑過來,說我不要看手機,雖然她不是大劉,卻深受感動,立時放下,她又說:「我郁緊嗰陣你可以睇電話,我唔郁嗰陣就唔可以。」我猜她的意思是,她沒有活動時,我不要自顧自看手機,要跟她面對面互動,應該是父母又提點教導,然後傳達成一個有趣的謎團,經父母證實,確實有教過她玩手機的禮儀。
說到了教育,才是重點。熬過了夜來忽然哭啼的日子,亂蹦亂跳不時要呼喝制止的階段,即使有家傭幫忙,一上學,就是更長遠的操心。有朋友產後抑鬱剛恢復,為升學問題又弄得鬱結難解,只為怕傳統學校僵化,選了不用做功課,從遊戲聊天中任由小孩發掘自己興趣的小學,外國人辦學有一套理念,她聽了覺得可行,可現在煩惱來了,將來再升學,怎麼追得上傳統的功課考試興趣班?親友在旁邊指指點點,說她害了小孩子前途,這個罪名讓她每晚要吃安眠藥。最近逗這特別活潑的小人兒玩,覺得只是在收割別人辛勤的成果,慚愧。